长征设计邹晓梅

长征设计邹晓梅

ID:32932175

大小:62.2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7

长征设计邹晓梅_第1页
长征设计邹晓梅_第2页
长征设计邹晓梅_第3页
长征设计邹晓梅_第4页
长征设计邹晓梅_第5页
资源描述:

《长征设计邹晓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行军山水间涌动别样情《七律•长征》导学案及评析设计:湖北省钟祥市新堤小学划子口校区邹晓梅《评析:湖北省钟祥市新堤小学张琴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岷山”等词语的音形义。(2)让学生掌握七言律诗的体裁特点,掌握诗词的朗读节奏。(3)了解诗的语言艺术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2、过程与方法:(1)品评作品屮的诗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2)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3)让学生通过诗句展开丰富的想像。3.情感与态度:通过词语的品析,朗读的触摸感受,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屮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

2、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词语的品析,朗读的触摸感受,感受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三、教学课时与学情五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爱说,好奇心强,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想象力丰富,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容易被激发出来。同时,孩子对课文已经在学校组织的经典诵读屮背诵过,对红军长征的内容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对长征艰苦历程完整的学习,缺乏对长征精神的感受和体验。再加上这首诗的时代背景离学生的生活年代比较远,学生要把握诗中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难度。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

3、、揭题,初步感知诗歌内容1、谈话揭题,读通诗歌:大家都知道,新中国的建立,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25课《七律•长征》。齐读课题一一什么是七律?一一再读课题2、介绍长征:3、初读诗歌。4、字音读准了,我们还要读出七律诗的节奏。(练读一指名读)点评:从了解诗的体裁“七律”入手,牵引学生读题,释题;从介绍长征着眼,引导学生穿越时空,寻找学生与文本的情感纽带;以诵读诗歌为点,指导学生读准,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这是教师最初的情感

4、目标,在一遍遍地吟咏中,学生已然和诗慢慢贴近,期待走近诗的意境。二、细读鉴赏,领略诗境1、范读。读好诗歌,最难的就是读出它的韵律,我们来听听朗读录音。请你们边听边思考:这首诗主要是围绕哪句诗句來写的。2、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①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个词知道的?但红军用自己的双腿走过来了,你们说远征难,红军怕不怕?(描红:不怕)响亮地回答。诗中毛主席用一个词进一步写出了红军战士不怕难,把万水千山看得很平常?(等闲)②指导朗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3、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后边的儿句诗,用"一一”划出描写“远征难”的词语

5、,再用_”划出描写红军战士“若等闲”的词语,细细体会。点评:这是诗的第一句,也是总起句,老师在教学中直奔此句,由此辐射全诗,可谓独具匠心。由句到词,抓住“远征难”和“只等闲”,细细品味,徐徐展开课堂教学,给了学生一条明晰的线索,同时这种鲜明的对比,为学生走进文本的情感世界埋下伏笔。可以说草蛇灰线,绵延千里。4、随交流指导学习相关诗句预设一、“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逶迤”①五岭是一座山吗?在你们的眼中这五岭是怎么样的?②指导读“五岭逶迤”。③介绍五岭理解难:五岭山脉,山势起伏,绵延1000多公里,一眼看去,除了山岭还是山岭。

6、走这么远的路途,就是平坦的大路,也让人觉得艰难,更别说翻山越岭,更别说还得和敌人周旋。“乌蒙磅礴”①、“乌蒙磅礴”,看到这样的山,你想到了哪些词语?②、介绍乌蒙山:红军大队人马翻过五岭又来到乌蒙山下。乌蒙山,海拔2300多米,约700层教学楼那么高。在脑子里想想700层高楼,看着这样的山,能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吗?③、指导读“乌蒙磅礴”:你能读出这种气势雄伟感觉吗?过渡:那你又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不怕难,一切都是平平常常呢?“腾细浪”:逶迤的五岭在红军战士的眼里,只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走泥丸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滚动的泥丸。④、理解诗

7、句内涵:红军在翻越这些山的时候真的就那么容易吗?你想象一下他们在翻越这些山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困难呢?学生讨论后回答。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翻腾的细浪、滚动的泥丸,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⑤、指导读诗句男女生分读一一齐读:红军就靠着自己的双脚。行走在这跨越四省、峰峦起伏的五岭上,越过了这巍峨高大、山势陡峭的乌蒙山。多少的艰难险阻,在我们红军的眼屮,都算不得什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诗。⑥、读总领句:红军长征途屮翻越的仅仅是这两座山脉吗?这样的山,红军翻越了18座。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何等艰难,可红军的冋答是——生读“红军不怕远

8、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点评:让学生“感同身受”是本环节教学的突破点。了解“五岭逶迤”、“乌蒙磅礴”是起点,画面的直观视觉冲击,700层楼高的想象空间,身临其境的体验,是教师看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