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腹输卵管绝育术后腹壁窦道治疗体会

经腹输卵管绝育术后腹壁窦道治疗体会

ID:32934510

大小:55.1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7

经腹输卵管绝育术后腹壁窦道治疗体会_第1页
经腹输卵管绝育术后腹壁窦道治疗体会_第2页
经腹输卵管绝育术后腹壁窦道治疗体会_第3页
资源描述:

《经腹输卵管绝育术后腹壁窦道治疗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经腹输卵管绝育术后腹壁窦道治疗体会李卫东(安徽省东至县计划生育服务站247200)【摘要】目的:探讨经腹输卵管绝育术后腹壁窦道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对17例经腹输卵管绝育术后腹壁窦道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术前均诊断正确,术后13例病理证实有手术线结残留。均予手术彻底切除,随访无复发。结论:异物存留是导致切口感染反复发作并形成异物肉芽肿及窦道的主要愿因,彻底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正确处理切口感染、操作规范是预防的关键。【关键词】输卵管结扎腹壁窦道异物肉芽肿【中图分类号JR169.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

2、)08-0300-01经腹绝育术是目前国内最常用的输卵管结扎方法,切口感染是其常见并发症,若处理不当,感染反复发作,可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甚至经过多次手术才治愈。笔者自2001年5月2011年6月共收治17例此类患者,全部治愈,无复发。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7例患者年龄25〜47岁,均为下腹正中切口,窦道口均位于切口中下半部,病程3个月〜4年,发病时间距术后最短8个月,最长17年,17例均为一条窦道,深度2cm〜6cm,伴有肿块12例,有急性炎症表现4例,有一次手术切除史2例,有两次切除史2例,三次切除史1例。均无贫血、低蛋白血症以

3、及合并糖尿病等疾病,木组17例均行腹壁窦道切除术。1.2治疗方法有急性炎症者,在局麻下扩大窦道口,用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冲洗,并充分引流,同时静脉给予抗牛素及甲硝卩坐,待急性炎症控制后,行窦道及肿块切除。麻醉选择:局麻3例,连硬外麻醉14例。手术方法:对窦道深度在3cm以上者术前置导尿管,必要时经导尿管注入生理盐水200ml,以利于辨认窦道底部与膀胱壁的关系,以防误伤膀胱;皮肤消毒后用注射器经窦道口缓慢稍加压注入美蓝注射液,至稍溢出窦道口并缝闭窦道口,以利完整切除窦道,口可防止窦道内容物污染切口,局部再次消毒。距窦道口两侧1〜1.5cm作梭形切口,切除原切口瘢痕

4、,沿窦道壁周围含少量正常组织分离至基底部,边分离边用手触摸窦道壁,以利完整游离窦道,连同肿块一并切除,尽量不要切破窦道及肿块,以防其内炎性物污染,尽可能清除原切口线头;切除范围较大较深者,用0.5%甲硝畔溶液冲洗切口,且切口放置乳胶片引流1〜2天。用可吸收线逐层缝合切口(除皮肤外),术后静脉给予抗生素5〜7天,8天左右拆线。窦腔基底部和(或)肿块位于皮下组织者4例,位于腹直肌前鞘者7例,位于腹膜前间隙者6例。2结果17例切口均I期愈合,切除标本病理检查13例有手术线结残留,住院时间12〜27天,平均16.3天。随访0.5〜3年无复发(见表1)。表1治疗情况3

5、讨论窦道是深部组织的脓肿向体表穿破,形成一个有盲端的排脓通道,窦道因长期排脓而不愈合;异物肉芽肿是由缝线、滑石粉等异物引起⑴。术后切口感染形成的原因包括以下因素:机体抵抗力降低、切口污染、缝合吋留有死腔、切口内丝线、切口内纱布棉球纤维等,而异物留存可削弱伤口局部组织的抵抗力,使伤口感染长时间不愈合;即使已愈合,异物存留的局部仍可有细菌存在,可在某种条件下重新化脓,引起感染反复发作,导致腹壁窦道形成[2]。手术切除异物及窦道是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本文17例的治疗有以下体会:3.1术前准备:对合并有贫血、低蛋白血症、糖尿病等患者,应及吋改善全身状况,控制合并病症

6、。3.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则,操作要规范:术前洗尽手套上的滑石粉;不大块结扎或缝扎组织;用不吸收缝线吋,线头离结头不能留得过长,剪线应靠近线结,在离结头2mm内剪断⑶;注意清理切口棉线及积血;以尽量减少异物存留。通过上文可看出,不吸收丝线线结是形成窦道及异物肉芽肿的主要原因。3.3及吋正确处理切口感染: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应及吋拆除缝线,敞开切口,充分引流;已愈合切口发生感染,初期可用独角膏或金黄散等外敷,并给予抗生素;已形成脓肿者应及吋切开,清除脓液、坏死组织及异物,保证引流通畅,并应用抗生素。对感染伤口换药、扩创等如处置不当,未及吋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

7、伤口引流不畅,以及异物留存,可使切口感染反复发作,进而导致腹壁窦道形成。初次正确的处理,可防止感染反复发作,从而避免窦道形成。3.4术中要注意止血,以防形成积血,最好以电灼止血;缝合切口吋勿留死腔。3.5窦道的切除:必须彻底切除窦道壁及其基底部以及异物肉芽肿,并尽量清除原切口缝线,防止反复发作,多次手术。用可吸收线缝合切口,尽可能减少缝线的存留,防止复发。参考文献[1]洪美玲主编.病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3-66⑵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996:189-434[3]RMZollingg

8、er父子著.徐荣楠,赵维璋译.外科手术图谱[美][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