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生活经验探索数学知识

巧借生活经验探索数学知识

ID:32941203

大小:58.4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7

巧借生活经验探索数学知识_第1页
巧借生活经验探索数学知识_第2页
巧借生活经验探索数学知识_第3页
巧借生活经验探索数学知识_第4页
资源描述:

《巧借生活经验探索数学知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巧借生活经验探索数学知识【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把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并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关键词】生活经验数学知识【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72-01众所周知,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教师要巧借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抽象的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勾起学生大胆探索数学问题和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一、巧借自然现象学数学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如果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必然

2、感到枯燥乏味。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在风和日丽的春天,鸟儿在飞来飞去;突然天阴了下来,鸟儿也飞走了。这一变化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我立刻抛出问题:'‘天阴了,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很自觉地联系到他们已有的经验,回答这个问题。学生认为:“可能会下雨”;“可能会打雷、闪电”;“可能会刮风”“可能会一直阴着天,不再发生变化”;“可能一会儿天又晴了”;"还可能会下雪”……我接着边说边演示:“同学们刚才所说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有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会很小,如下雪。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根本

3、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呢?”运用这一情境导入,使学生对“可能性”的含义有了初步的理解。因为学习“可能性”,关键是要了解事物发生是不确定的,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借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界中的天气变化来教学“可能性”的概念,学生觉得通俗易懂。这次教学,学生不只是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比较准确的数学语言去描述生活中的可能性现象。二、巧借实践活动学数学在教学中,我遵循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这一原则,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元角分的认

4、识”一课时,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母亲节快到了,丁丁想给妈妈买一件礼物,就把自己攒的1角硬币都拿出来,一数有50个。拿着这么多硬币不方便,于是丁丁就找隔壁的老奶奶帮忙想办法。老奶奶说这好办,收了丁丁的50个1角硬币,又给了丁丁5张1元钱纸币。丁丁有点不高兴,觉得有点吃亏。你们说丁丁拿50个1角硬币换5张1元钱纸币亏不亏?为什么?我先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学生将这50个硬币一角一角地数,每10个1角放在一起,然后再告诉大家这10个1角就是1元,50个1角就是5元,所以50个1角和5元是相等的。然后根据学生的分析,组织学生观察已分好的硬币,从中找规律:“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

5、很快得出结论:1元和10角相等,10个1角就是1元,1元等于10个1角,1元=10角。这次教学,让学生感到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是我们在生活实际中已经会的,但没有找到规律,我们可以运用经验,通过实践活动,把经验提炼为数学。三、巧借购物经验学数学应用题源于生活,每道应用题总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蓝本。因此,我在应用题教学中,一般都把应用题与生活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巧借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解决问题。这样不但让学生感受数学从生活中来,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折扣”时,我作了如下设计:“老师昨天逛街,发现百惠和百佳两家超市卖完全相同的商品,却标着不同的打折方法,百惠超市标着九折优惠,而

6、百佳超市标着八折大酬宾,你们说老师应该上哪家超市去买这种商品?”同学们顿时活跃起来,各抒己见,有的说到打八折的超市去买,因为它打的是八折,比九折低;有的说去打九折的商店去买,因为它本来的价钱可能低一些;还有的说,先看看两家超市的原来的标价后再下定论。这时候,我马上问学生,原来的标价就是百分数应用题中的什么量?有的学生马上回答,原来的标价就是百分数应用题中的单位“1”的量。这样使学生无形中意识到单位“1”的量的作用,学生在学习有关“折扣”的应用题就不会感到乏味了,他们就会充满兴趣地进入角色中。四、巧借生活实例学数学在教学中,我想方设法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

7、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要主动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有一种牛奶盒长5厘米、宽3厘米、高8厘米,厂方准备一箱装24盒,如果你是厂方的设计人员,请你结合厂家利益考虑外包装的长、宽、高各应该是多少?”学生都很兴奋,先是讨论,然后计算。通过各种意见的对比,使学生了解到使用材料少,就节省成本,厂家利润就增加。从而进一步熟练了表面积的计算,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了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