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对农户借贷资金来源影响探究

社会资本对农户借贷资金来源影响探究

ID:32941428

大小:68.21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2-17

社会资本对农户借贷资金来源影响探究_第1页
社会资本对农户借贷资金来源影响探究_第2页
社会资本对农户借贷资金来源影响探究_第3页
社会资本对农户借贷资金来源影响探究_第4页
社会资本对农户借贷资金来源影响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资本对农户借贷资金来源影响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社会资本对农户借贷资金来源影响探究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308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790133);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11ZDIXM053);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应用经济学)和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0SJD790011)作者简介:童馨乐(1983-),女,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农村金融。摘要:金融供给不足将直接阻碍农民收入增长,严重影响农业和农村发展,如何解决农户的融资难问题已成为未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

2、的重要任务。使用安徽和江苏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Logit模型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农户借贷资金来源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社会资本变量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关系、农村信用社关系和亲戚关系显著影响农户借贷资金来源,政治关系和邻里关系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农户及家庭特征变量中,文化程度、专业技能、借贷信誉和家庭收入等显著影响借贷资金来源;此外,贷款成本也显著影响农户借贷资金来源,而地区虚拟变量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关键词:社会资本;农户借贷资金来源;非正规金融机构;正规金融机构;Logit模型中图分类号:F83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

3、编号:1009-9107(2013)04-0074-08“三农”工作历来是党和政府经济社会工作的重心,农村金融作为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更是受到髙度重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为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但目前农村金融仍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农村金融供需矛盾仍比较突出,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明显滞后于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突出表现在:一是农村金融供给主体仍然偏少,农村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竞争,正规金融机构活力不足;二是农村金融服务和产品单一,正规

4、金融机构金融创新动力和力度不够,远远无法满足农村地区多层次和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三是农民贷款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正规金融机构借贷门槛依然很高,民间借贷市场活跃。在上述背景下,作为农村地区基本经济单位的农户,不同程度地存在信贷配给的情况,这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尤为明显,多项基于农户实地调查的实证研究都支持以上判断[1-4]o以小额信贷为例,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试点以来,整个行业发展缓慢,真正为贫困农户提供的金融服务有限。中国扶贫基金会的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7月底,基金会已经在全国37个县建立了分支机构,通过小额

5、信贷模式累计支持了5.2万农户[5]。但与欠发达地区大量农户的实际金融需求相比,现有各种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仍存在较大缺口,金融已成为制约农户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因素。更为关键的是,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必须确立需求导向理念,对农户给予足够重视,这将是今后农村金融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所在。研究表明,与社会资本有关的非正式制度对人类行为和福利产生了显著影响[6,7]。作为一种非市场力量,社会网络和公共信任能显著地减少贫困,这在社区层面尤其明显[81;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社会资本的减贫作用总体在下降[9]。在金融交易中,社会资本具有

6、类似抵押品功能[10]o非正规金融的合约执行主要不是依靠国家的法律体系,而是依靠某种民间的约束机制,其信息获取也依赖于与借款人之间的地缘及人缘关系[11]。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看,社会资本使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更容易收集相关信息,通过组织内部的制度压力和社会压力提高借款人还款概率,降低监督和交易成本[12]。农户社会资本的基础和载体是社会关系网络。农户社会资本状况,特别是其在社会关系网络中所处的位置直接决定其信用水平。在农村地区,由于缺少正式的信贷中介,农户在借贷时主要依靠其社会关系网络[13]o从不同来源的农户非正规借贷情况来看,

7、社会资本都起着关键作用,社会资本的多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户非正规借贷的能力[14]。一般而言,正规金融机构的放贷采用契约形式,而目前大多数农户难以提供符合要求的抵押品,直接制约了其向正规金融机构融资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农户信用成为正规金融机构放贷决策的首要标准,事实上,拥有较高社会资本的农户更容易成为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放贷对象[15,16]o中国社会关系取向在长期发展中形成并带有“圈子主义精神”的“熟人信任”,这是农民走向合作的行动逻辑,但也内在规定了合作对象及范围的"规模界限”,真正意义的合作经济组织是需要以契约、产权等

8、现代制度为基础的“普遍信任”为支柱,而不是以亲缘、地缘关系为纽带的“个人信用”来维系[17]。社会资本对农户的经济行为产生很大影响,特别是基于血缘关系,以小农家庭为核心拓展开来的圈层结构,以及内生于此的友情借贷在农村借贷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比重[18]。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信贷现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