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宁夏磁窑堡地区地质构造特征

探析宁夏磁窑堡地区地质构造特征

ID:32951739

大小:63.4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18

探析宁夏磁窑堡地区地质构造特征_第1页
探析宁夏磁窑堡地区地质构造特征_第2页
探析宁夏磁窑堡地区地质构造特征_第3页
探析宁夏磁窑堡地区地质构造特征_第4页
探析宁夏磁窑堡地区地质构造特征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析宁夏磁窑堡地区地质构造特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析宁夏磁窑堡地区地质构造特征[摘要]滋窑堡地区位于灵武市的东部,滋窑堡镇是宁夏的第一大镇,其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得其成为宁夏”一号工程”的能源主战场,同时也是宁夏的重要经济通道,是宁夏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滋窑堡地区地处于鄂尔多斯盆地,处在其西缘的褶皱冲击段,此处的地质活动较为强烈,形成了其独特的地质构造。本文就从其地质构造的性质、形式以及构造单元来对其进行一个深入的分析。[关键字]滋窑堡地区地质构造矿产资源[中图分类号]P53[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3)-4-96-10前言作为全国的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

2、之一,滋窑堡镇蕴含了丰富的煤炭资源,为宁夏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滋窑堡地区与盐池县相邻,处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东部,处于两大板块的交界地区,使得其地质活动强度较大,同时滋窑堡地区的地质构造作用与矿产资源的形成具有较大的关系,其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地址构造环境对于矿产资源的形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滋窑堡地区的地质特征的研究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对于人们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是一项重要的工作。1滋窑堡地区地质构造背景滋窑堡地区地处于鄂尔多斯盆地的西缘地区,鄂尔多斯的西缘地区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南部是逆冲推覆体系

3、,北部是冲断体系,南北两部的体系构造线均呈现出反"S”型,其南部的逆冲推覆体系是以双层地质结构为主,分为石炭、二叠岩上下两个构造层。在鄂尔多斯南北部两个体系的右旋扭动及左旋扭动的作用下,形成了马家滩、横山堡为一体的转换带。鄂尔多斯的上层构造变形较为强烈,具有新生代表皮褶皱,其下层构造的褶皱一般较为宽缓,其断裂处于不发育状态,是受到了被动挤压力使其在原地隆起,形成较为宽缓的褶皱构造。滋窑堡地区隶属于鄂尔多斯的西缘地带,其地质演变过程与鄂尔多斯的演变具有一定的相似度,我们也可以通过对于鄂尔多斯的地质演变过程对滋窑堡的地质构造特征进

4、行分析。滋窑堡地区的地质构造由于受到几大板块的运动影响,使得其经历了由被动变为主动的的大陆边缘转化过程,同时滋窑堡地区地区属于华北板块,和华北板块一起经历了其地质演化的过程。同时其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演化过程变得尤为复杂,其中收到燕山、喜马拉雅、印支三种构造运动对其的影响,发生了一系列的地质演化过程,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挤压、腐蚀、缓冲以及抬升以后,形成了现今的独具特色的地质面貌。2滋窑堡地区地质构造特征2.1基层、盖层古生界地层以及前寒武结晶地块共同组成了滋窑堡地区的地质基层,其中铀的含量较髙,是后期沉积的物源以及铀源的基础

5、。三叠系是滋窑堡地区地质盖层的直接基底,和侏罗统、第四系、新近系以及白垩统共同组成。由上三叠统处于潮湿环境中形成的陆相碎屑岩含油、含煤建造,在其沉积的同时就可以吸附铀。使其成为富铀层,成为未来沉积过程中的铀源以及物源的部分来源。滋窑堡地区分布着广泛的中侏罗纪统,在温暖潮湿环境下,延安组逐步形成含煤含油建造,与河流相砂体以及三角洲共同发育。2.2地质构造运动特征滋窑堡地区处于鄂尔多斯盆地,在其褶皱的冲断带中部,同时处于两大板块的交界处,地质活动较为强烈,且地质运动复杂。在鄂尔多斯的西缘地区,次区域内范围开阔,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造

6、山运动。在侏罗纪在其沉积以后经历过较为的地质运动。侏罗系在其前期发生过剧烈的地质活动,形成了褶皱与隆升,这是在燕山运动的强烈的挤压以及抬升作用下形成的。鄂尔多斯形成了一条南北走向的褶皱段,这就是早期的西缘褶皱段。随着时间的发展,燕山活动强度不断增强,盆地遭受巨大的侵蚀,盖层被侵蚀殆尽,银川古隆起到达最高高度,至此阶段,西缘褶皱段基本成型。在不变的条件下,保持基本的断裂、褶皱构造形态,利用差异抬升以及走滑作用,发生喜马拉雅运动,将贺兰山逐步转变为断块山,银川发生地堑作用形成盆地,并且在盆地内形成堆积物,改造了整个地区的构造面貌,

7、向现今的地质面貌靠近。3滋窑堡地区地质次级构造的单元特征鄂尔多斯境内具有多种的山体褶皱带,随着地质运动的发展,各个地区的地质发育程度不同,形成了各具特点的褶皱段。3.1衡山堡断褶皱特征横山堡褶皱段受到了切割逆冲,这种逆冲是来源于南北走向的冲断层作用,使得褶皱层的形态不太完整,一般呈现出半倾斜的状态。同时在褶皱段的横剖面构成反冲组合,通常是以西仰东覆的瓦片排列形式构成的。其西部为黄河断裂,东部为天环向斜,古生界地层一般暴露在外部3.2贺兰山褶皱段特征贺兰山褶皱段地址构造较为复杂,主要分布在贺兰山大断裂的西部地区,是一种复背斜的构

8、造,同时其断裂部位构造特别发育。贺兰山褶皱带与银川隆起带一起组成了西部的剥蚀区域。同时在贺兰山褶皱带两端均有石岩系、二叠系、白垩系、奥陶系、寒武系分布,受到黄河大断裂以及贺兰山大断裂的影响,使得银川断裂的基地中包含了以前的地层以及奥陶系。在贺兰山褶皱地区,具有较髙的铀值,是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