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介入联合外科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探讨

血管介入联合外科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探讨

ID:32953054

大小:58.0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8

血管介入联合外科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探讨_第1页
血管介入联合外科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探讨_第2页
血管介入联合外科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探讨_第3页
血管介入联合外科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探讨_第4页
资源描述:

《血管介入联合外科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血管介入联合外科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探讨(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山西运城044000)【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用血管介入联合外科手术治疗临床观察。方法:选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52例,共有患肢60条,8条行球囊扩张术,16例行骼动脉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12条行股■胭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24条行股深动脉成形术。结果:木次选取的病例行骼动脉支架植入的肢体共48条,加行股■胭动脉旁路术的肢体共24条,股深动脉成形术同时开展的肢体共10条,14条单纯行股深动脉成形术,均成功。相较术前,临

2、床症状明显改善,静息痛均消失,患肢皮温升高。换药后溃疡均愈合。相较术前踝肱指数,术后明显升高,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行12个月随访,静息痛3例。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采用血管介入联合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理想,症状改善明显,对保障患者生存质量意义显著。【关键词】血管介入;外科手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图分类号】R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2-0071-02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周围动脉疾病重要组成部分,由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其病

3、理基础为动脉中层变性,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进而造成管腔狭窄[1]。临床以末端肢体坏疽、间歇性跛行、缺血性溃疡等为主要表现。木次研究针对选取病例,采用血管介入联合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理想,现回顾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木次研究选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52例,共有患肢60条,均经CT动脉造影或血管造影检查确诊。男41例,女11例,年龄39〜80岁,平均(62.7±2.9)岁,病程平均(1.4±0.7)年。均有间歇性跛行表现,肢体缺血性溃疡12例,趾坏疽16例,静息痛24例

4、。病变均为多节段性,累及骼■股■股浅动脉。1.2方法取拜阿司匹林于术前3d口服,100mg/do股深动脉成形术者采用区域神经阻滞麻醉或局麻,支架植入(PTAS)+股■胭动脉旁路术、骼动脉球囊扩张术(PTA)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手术步骤:在导管室开展PTAS和PTA术,行股深、浅动脉及股总动脉解剖,对股总动脉管壁柔软处选取,向近端开展穿刺操作,依据需要,切口向上延长,将骼外动脉显露,对穿刺点寻找,取6F导管鞘和导丝小心插入。取0.5mg/kg肝素静脉注射后,将股深、浅动脉阻断。在C型臂监视下,向近端经导管鞘行骼动脉造影

5、,对骼动脉狭窄部位确定。于骼动脉狭窄部位穿过0.035泥鍬导丝,完成斜位造影操作后,改用直头导丝,入腹主动脉。取猪尾导管沿导丝插至腹主动脉,行双侧骼动脉及腹主动脉造影,对狭窄的长度和范围确定;再取球囊扩张导管(直径6〜8mm)跟入,使球囊处于骼动脉狭窄位置。以6〜8个大气压行扩张操作,扩张大小为1mm,以充分扩张骼动脉狭窄。后球囊扩张导管拔除,再沿导丝将支架输送导管插入,于骼动脉狭窄部位植入支架。支架的长度由病变狭窄的长度决定,本次研究为4〜8cm,行造影检查,对支架处于合适位置证实后,手术结束。本组骼动脉狭窄未扩

6、张充分患者12例,再入球胶囊扩张,实施造影检查,骼动脉呈通畅显示,完成支架植入和骼动脉球囊扩张。双侧骼动脉狭窄的4例,行对侧骼动脉球囊血管成形术,同时联合实施支架植入术。膝下球囊扩张术5例,不取支架置入。术后对患肢皮温、踝肱指数(ABI)、远端动脉搏动密切观察,取低分子肝素钙及抗生素应用3〜5d。出院前对ABI复查,出院后取拜阿司匹林口服,常规应用华法林。1.3统计学分析涉及数据均输入SPSS13.0,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7、。2•结果本次选取的病例行骼动脉支架植入的肢体共48条,加行股■胭动脉旁路术的肢体共24条,股深动脉成形术同吋开展的肢体共10条,14条单纯行股深动脉成形术,均成功。相较术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静息痛均消失,患肢皮温升高。换药后溃疡均愈合。相较术前踝肱指数,术后明显升高,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o平均行12个月随访,静息痛1例,间歇性跛行2例,采用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后症状好转。踝肱指数对比见表。注:*P<0.05o3.讨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主要引发肢体严重出血原因,对公众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2]。因患者缺乏

8、对本病的认识,多症状明显后才到院就诊,已发展为多平面、多节段阻塞病变,明显加大了治疗难度[3]。针对多节段性下肢动脉便化闭塞症,应用非手术方案治疗效果多不理想,故需对合理的手术方案制定,以促患肢远端血供改善,对挽救患肢意义重大[4]。传统外科手术有较高通畅率,围手术期风险较大,并发症居较高水平,可达5%〜10%手术病死率。而采用介入技术对下肢动脉疾病治疗,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