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术式选择研究

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术式选择研究

ID:32955599

大小:55.6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8

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术式选择研究_第1页
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术式选择研究_第2页
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术式选择研究_第3页
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术式选择研究_第4页
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术式选择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术式选择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术式选择研究【摘要】目的研究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术的选择标准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了70例由于膀胱肿瘤而采取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患者,其中37例患者行回肠膀胱术,33例患者性回肠新膀胱术。然后分析了这两种尿流改道术的适应证和并发症。结果本次研究的70例患者均未出现围手术期死亡。在回肠膀胱术组中,有7例患者出现肠梗阻、电解质紊乱、酸中毒近期并发症;而回肠新膀胱术组中有6例患者出现近期并发症。在回肠新膀胱术中,出现尿失禁患者有2例,需间接导尿或压腹排尿的患者有3例,其余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后均可自行排尿。采用膀胱镜进行术

2、后复查,没有发现尿道肿瘤复发。结论相对接受非可控性尿流改道者,接受原位新膀胱术患者有着较高的生活质量。然而临床治疗中,具体尿流改道方式还需结合患者的实际状况进行选择,尽可能的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关键词】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尿流改道术;术式选择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反复复发或髙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方法就是根治性膀胱全切术[1]。然而患者在膀胱全切后选择的尿流改道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2]。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70例由于膀胱肿瘤而采取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患者。现做如下报告:1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本次研究收集到的患者资料

3、共7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32例;最小年龄为32岁,最大年龄为73岁,平均52.8岁。本组患者有37例患者行回肠膀胱术,33例患者行回肠新膀胱术。临床表现有无痛性肉眼血尿,或者尿路刺激症状。在术后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病理检查,有62例患者为高级尿路上皮癌,5例患者为鳞状细胞癌,1例肉瘤,2例腺癌。本组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根治性膀胱全切术。1.2方法回肠膀胱术:在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在和回盲部相距10cm-15cm的位置,取一段约20cm长的带系膜使其从回肠祥游离出来。然后将回肠的连续性恢复,并将回肠系膜缝合,同时关闭近端游离回肠祥。吻合双侧输尿管与之端侧,采用常

4、规的方式置留输尿管支架管。在患者右下腹行回肠远端造痿。而回肠新膀胱术则是在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在和回盲部相距10cm-15cm的位置,取一段约40cm长的带蒂回肠段,并将回肠连续性重新建立,将肠系膜裂口关闭。从对系膜缘纵行剖开带蒂回肠段后,U行排列后,采用2-0可吸收线缝制贮尿囊。使肠片下缘将尿道围绕然后用2-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先行回肠新膀胱和双侧输尿管吻合术之,从腹壁将输尿管内置支架引出,再将回肠新膀胱前壁关闭。2结果本次研究的70例患者均未出现围手术期死亡。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术后回访,最短访问3个月,最长的随访时间为6年4个月,其中平均随访时间为29个月。术

5、后随访结果如表1所示。在回肠膀胱术组中,有7例患者出现肠梗阻、电解质紊乱、酸中毒近期并发症;而回肠新膀胱术组中有6例患者出现近期并发症。在回肠新膀胱术中,出现尿失禁患者有2例,需间接导尿或压腹排尿的患者有3例,其余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后均可自行排尿。采用膀胱镜进行术后复查,没有发现尿道肿瘤复发。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出现肠梗阻、电解质紊乱、酸中毒近期并发症患者7例出现近期并发症患者6例,尿失禁患者2例,间接导尿或压腹排尿的患者有3例,其余均可自行导尿3讨论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是局部浸润性膀胱癌治疗有效治疗方法,治愈率高,然而患者在全切膀胱后,其尿流改道的方式对患者术后生活

6、质量和预后有着决定性作用。关于根治性膀胱全切后,用作尿流改道的材料该选择肠管的哪个部位,还需由患者的肾功能决定,以及有无既往盆腔放疗史,腹部手术史等情况决定。同时还应当考虑该材料对机体的生理影响以及新膀胱的功能情况[3]o在重建尿路过程中,回肠和结肠是最常用的材料。但是我们通常多选择回肠。虽然说回肠和结肠引起的电解质紊乱有着相似的发生率,但是结肠更易引发粪痿和肾感染。且回肠取材方便,有较大的活动度,手术操作方便,腔细小,血液供应丰富,坏死与肠痿的机率相对较小。除此之外,回肠具有较小的收缩性,在去管化后形成的膀胱顺应性高,压力最低。能够保护肾功能,且达到良好的尿控

7、率。回肠粘膜萎缩减少了尿液成份的吸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发生电解质紊乱[4]。在术后早期,虽然回肠分泌了较多的黏液,然而经研究发现,回肠黏膜受到尿液的影响形成早期炎症期,之后进入退性期,破坏了负责吸收的组织去微绒毛、刷状缘等,使其逐渐退变,吸收能力变为原来的1/8O最后,回肠黏膜上皮类似于尿路上皮,具备覆盖保护功能。回肠膀胱术有着非常简单的操作。其优点有:具备确切的疗效,很少出现并发症,手术死亡率低,曾经还被人们称作标准的尿流改道术。可是却需要腹壁造口,终身佩带尿袋十分不方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然而釆用回肠新膀胱术,患者不用佩带尿袋,尿液借助腹

8、压或者间歇性自行导尿而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