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校胡琴教学中两首刘明源作品学习

谈高校胡琴教学中两首刘明源作品学习

ID:32960406

大小:62.8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18

谈高校胡琴教学中两首刘明源作品学习_第1页
谈高校胡琴教学中两首刘明源作品学习_第2页
谈高校胡琴教学中两首刘明源作品学习_第3页
谈高校胡琴教学中两首刘明源作品学习_第4页
谈高校胡琴教学中两首刘明源作品学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高校胡琴教学中两首刘明源作品学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高校胡琴教学中两首刘明源作品学习摘要:刘明源的胡琴艺术具有洒脱、细腻、热情奔放的风格,他的演奏与创作充分体现了对民间音乐的继承与创新。本文通过选取高校胡琴教学中刘明源的两首代表作品《河南小11》和《草原上》,来深入分析其音乐技法表现。关键词:刘明源;胡琴;技法;音乐表现中图分类号:J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6-0094-01刘明源(1931—1996)是我国著名的民族弓弦乐器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他对胡琴演奏艺术、乐器改革和演奏技巧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并培养了一大批演奏家,是我国20世纪继

2、刘天华、阿炳之后又一位具有代表性的弓弦乐大师,被誉为中国的一代胡琴宗师。刘明源的胡琴艺术以板胡、二胡和中胡为代表,他的演奏酣畅细腻而富于变化,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他左手的技法如揉弦、滑音、打音的运用,强调根据乐曲的风格合理地、有分寸的去把握;右手的运弓注重流畅、挥洒自如,体现出民间弓法的变化特点。在创作上,他广泛吸收民间音乐素材,并进行提炼和再创造。在民族弓弦乐器形制的规范、统一,音色的改进等方面,刘明源做了一系列改革工作①,并把板胡和中胡作为独奏乐器搬上了舞台,赋予了这两件乐器新的生命力。本文通过选取高校胡琴教学中刘

3、明源的两首代表作品《河南小曲》和《草原上》,来深入分析其音乐技法表现。一、二胡独奏曲《河南小曲》的技法特点《河南小曲》是刘明源在1962年以“河南大调曲子”剪剪花及河南坠子的演奏特点创编而成,乐曲将河南地方方言的韵律与姊妹拉弦乐器的技法相融合,音乐富于歌唱性,润腔特点极富戏剧化,表现了河南人民热情豪放、开朗活泼的性格。在河南戏曲音乐中,板胡是河南豫剧的主要伴奏乐器,坠胡是河南坠子的主要伴奏乐器,它们在润腔上很自然地模仿声腔中的一些润腔手法。刘明源在《河南小曲》的技法运用中,不仅对河南声腔的模仿比较多,而且对板胡、坠胡伴奏中的润腔手法也

4、有较多的借鉴。(一)左手技法(1)滑音的运用。河南方言具有升、降调多,降调更多的特征,造成了其地方音乐的上下滑音多,下滑音更多的特点。如快速下滑音,它是用一个手指在琴弦上快速奏出的下行滑音,通常在大、小二度和小三度音程上使用。这种滑音常在《河南小曲》的快板中,如5、6、17、18、22、23、24、44、45、46、47等小节,在乐曲中多处频繁地使用。音乐个性十分明快热烈。另外,夸张的大滑音在乐曲中的运用具有强烈的戏剧性效果。如在《河南小曲》乐曲中,上滑的do音实际上是藏尾的大上滑音,左手一直滑到靠近琴筒的位置上,再连上一个非常夸张的

5、大下滑音,同时右手配以强颤弓,为了突出这个借鉴于坠胡的大滑音,左手下滑速度缓慢,使整个滑音的过程占满三拍的时值。(2)滑揉的运用。滑揉是在右手按弦后,指肚作上、下均匀的滑动。这种手法在河南坠子的伴奏乐器坠胡的演奏中较为常见。在坠胡演奏中称为悬腕滑揉,即用手指和手腕上下均匀地滑动,造成一种类似声乐唱腔中波音的效果。实际上,它是对声腔中波音的一种模仿。在《河南小曲》中,有些地方还作了从无滑揉到有滑揉音润腔的细致的变化处理,如第70、72等小节。此外,滑揉常用在乐曲的特征音±o乐曲中,Fa、Si两音多作为特征音强调使用,即Fa、Si两音不同

6、于平均律的音高。Fa音略高于平均律的Fa音音髙,但又低于#Fa;Si音则低于平均律的Si音音高,又不及bSi音。这种特征音所构成的音阶对风格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乐曲表现时结合滑揉常常被夸张的演奏,给人以生动,乐观和风趣的感受。(二)右手技法一般来说,为北方梆子腔剧种伴奏的弓弦乐器,运弓都有力度大、发音响亮的特点。从刘明源在乐曲中弓法使用来看,较多地承袭了河南豫剧板胡的弓法特点。如甩弓,演奏时弓子拉到弓尖处,手腕急速地抖一下,奏出两个音。这种弓法的力度大,音头发音十分响亮,再加上强音头之后运弓快速、轻巧的抖动,使音乐显得生动而豪放;在乐曲

7、52、57、61、71、79等小节用了甩弓演奏。其使用上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全曲的首尾快板段落没有运用此技法,只在慢板段落中出现;二是甩弓大多用在乐曲的调式属音Sol上,旋律进行更具有向主音的倾向性,使音乐显得更为流畅。二、中胡独奏曲《草原上》的技法特点《草原上》是刘明源先生在1956年创作的一首中胡独奏曲,他首创性地将本来是合奏乐器的中胡作为独奏乐器搬上了舞台。这首作品,突破了中胡的传统技法,其中大量吸收了蒙古族长调和马头琴的表现手法,运用了三度、四度伴有下滑的颤音、八度泛音以及浪弓,为这首乐曲增添了不少色彩。刘明源在乐曲的中段进板

8、和快板段落分别用了民间散起手法和以推弓为主的弓序,并将上述技法综合运用,把中胡的表现性能和演奏技巧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一)颤音与泛音中胡在演奏此曲时,借鉴马头琴的颤音表现特点。特别是在乐曲的首尾散板段落,颤音成为主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