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甘蓝品种耐热性鉴定

早秋甘蓝品种耐热性鉴定

ID:32963664

大小:58.5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18

早秋甘蓝品种耐热性鉴定_第1页
早秋甘蓝品种耐热性鉴定_第2页
早秋甘蓝品种耐热性鉴定_第3页
早秋甘蓝品种耐热性鉴定_第4页
早秋甘蓝品种耐热性鉴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早秋甘蓝品种耐热性鉴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早秋甘蓝品种耐热性鉴定摘要:以进口强力50甘蓝为对照,对自主选育的3个早秋甘蓝品种(早秋一号、早秋七号、中y),通过人工气候培养箱高温模拟培养,观察各品种的外观热害指数,同时测定各材料叶片脯氨酸含量和电解质渗透率。通过耐热性的初步综合鉴定,结果表明,自主选育的早秋一号甘蓝新品种抗热稳定性较好。关键词:早秋甘蓝;耐热性;鉴定高温是夏秋蔬菜生产中常见的逆境因子,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和质量。耐热蔬菜品种的选育一直是我国蔬菜科技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并取得了重要进展,探索出一些针对不同蔬菜作物进行抗热性鉴定的

2、方法[1-5]o武汉地区早秋甘蓝的种植效益好,播种面积较大,其6月中旬前后播种,7月底定植,国庆节上市,从定植到收获60d左右,此时正值甘蓝上市淡季,价格较高且非常畅销。目前武汉本地种植的早秋甘蓝品种以从日本进口的强力50为主,该品种耐热性强、熟性较早、球色绿、品质较好,但其耐裂球能力较差。武汉市蔬菜所通过近10a的工作,选育出几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综合性状较好的早秋甘蓝新品种,可逐步取代进口种子。为检验这几个新品种的抗逆(抗热)能力,在田间直接鉴定的基础上,开展本次试验。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

3、本次试验共选用4份甘蓝材料,其中早秋一号、早秋七号为自主选育的耐热能力突出的早秋甘蓝新组合,中y为自主选育的耐热能力一般的组合,以进口品种强力50为对照。1.2试验方法①苗期人工气候模拟鉴定在装有优良基质的营养钵中育苗,每份材料育苗60株,苗5片叶时移到露地炼苗一周后,移入全智能人工气候植物培养箱,型号HP1500GS-D,光照20000lx,光周期12h/12h,每份材料每次处理10株,3次重复,程序升温,每3h升高2°C,从26*开始,至36*止,在36。(2条件下恒定处理48h后,统计各材料的

4、热害指数,计算平均值。热害处理及分级标准参照康俊根等[6]的方法,标准见表1。热害指数二[(工热害级别X各级级株)/(最高级数X总株数)]X100。②电导率测定选取甘蓝各品种充分展开的健壮叶片,用去离子水洗净,避开主叶脉,用打孔器取5个直径1cm的叶圆片放入试管,加入5mL去离子水,充分摇动后测定初始电导率ECO,然后放入48°C恒温水浴锅中处理30min,取出后迅速冷却,在室温下静置2h,充分摇动后,用电导仪测定电导率EC1,然后将试管置于沸水中加热20min,取出迅速冷却后测定终电导率EC2,设

5、3次重复。电解质渗透率(%)=[(EC1-EC0)/(EC2-EC0)]X100%o①游离脯氨酸含量测定称取新鲜甘蓝叶片0.5g,剪碎混匀迅速置于试管中,然后向各管分别加入3%的磺基水杨酸溶液5mL,在沸水中提取10min(提取过程中要经常摇动),冷却后过滤于干净的试管中,滤液即为脯氨酸的提取液。吸取2mL提取液于另一干净的试管中,加入2mL冰醋酸及2mL酸性萌三酮试剂,在沸水浴中加热30min,溶液即呈红色。冷却后加入4mL甲苯,振荡30s,静置片刻,取上层液于酶标仪板上,在酶标仪上520nm波长

6、下测其吸光值。制作脯氨酸标准曲线,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脯氨酸的含量,测定数值差异过大的予以舍弃。单位鲜质量样品的脯氨酸含量(?滋g/g)=(XXVT)/(WXVS),其中:X为从标准曲线中查出的2mL测定液中脯氨酸的含量,?滋g;VT为样品总体积,mL;VS为测定时取用的样品体积,mL;W为样品鲜质量,go2结果与分析1.1各甘蓝品种热害指数比较有关试验表明,甘蓝品种于36*条件下在气候箱中处理2d能有效鉴定出各品种的耐热性差异。本次试验测得4份材料的热害指数如下:早秋一号:0.54,早秋七号:0.63

7、,中y:0.79,强力50:0.65,结果见图1。利用人工气候箱对甘蓝不同材料进行耐热性检测,从外观形态上基本可以反映出各材料的抗热特性,结果较符合田间的实际情况。检测结果显示,早秋一号、早秋二号新组合有较强的耐热性,早秋一号热害指数最低,早秋七号略低于对照,中y抗热能力最差。2.2各甘蓝品种电解质渗透率比较细胞质膜不仅是分隔细胞质与胞外物质的屏障,而且是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通道,还是细胞感受环境胁迫最敏感的部位。各种逆境如高温等的伤害,往往首先作用于质膜上,造成质膜差别透性的改变与丧失,致

8、使细胞内的物质(尤其是电解质)大量外渗,导致组织浸泡液的电导率增大。膜结构的破环程度与高温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及品种的抗热性等因素有关。通过测定外渗液电导率的变化即可反映质膜受害程度和品种抗热能力的强弱,早秋一号、早秋七号、中y、CK电解质渗透率平均值分别24.2%,36.7%,38.6%,35.5%,见图2。早秋一号电解质渗透率最低,早秋七号比对照略高,中y最髙,早秋七号在热害指数与电解质渗透率上的反映排序不尽相同,但基本上反映出了各品种的实际耐热情况。2.3各甘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