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

ID:32982046

大小:56.8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8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_第1页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_第2页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_第3页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_第4页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摘要: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课堂教学获得知识是学习的最主要途径。对于初中历史学科,如何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是历史教师一直在努力解决的问题。针对如何让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笔者进行了不断地尝试和探索,经过课堂教学实践比较,最有效的方法是历史情境教学法。关键词: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码:1674-9324(2012)10-0084-02课堂是学校对学生知识传授的主阵地,向课堂有限的40分钟要效率,是教师教学关注的焦点,是每位教师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之一。尤

2、其是初中历史教师,面对的是正在生长发育的初中生,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初步形成阶段,单纯地讲授历史知识,学生会感觉枯燥乏味。笔者尝试过多种教学方法,经过比较,在历史教学中,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也大大提高。一、通过情境创设,实现情感的共鸣历史教材有其自身的特点,历史知识出现的场景都很壮观,每一个历史人物的出现都有一段不寻常的背景,事件的发生都有其来龙去脉。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借助气氛的渲染,尤其是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历史课堂教学进行有机整合,通过创设情境,可以为有效课堂教学的实现

3、搭建平台。学生对所讲述的历史知识,在符合自己需要的时候,就会产生情感和态度上的体验欲望。教师如果在学生这样的心理动力驱使下,通过一定的情境创设,加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必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笔者在教学中釆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情感的辐射,结合教材中所要讲述的内容,借助情感语言,营造课堂气氛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如,在讲授初一历史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时,笔者课前在教室内播放《康熙王朝》主题曲《向天再借五百年》,通过令学生很感兴趣的歌曲渲染气氛,提起学生对本课的兴趣,从而引入新课。笔者在组织教学活动后,对学生提出

4、问题:①同学们,大家知不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康熙王朝》。②康熙是哪个朝代的人物?大家不假思索地回答:清朝。由于学生对清朝有所了解,对清朝有初步理解,笔者借此让学生谈自己对清朝的大致印象。笔者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归类:一种归类为历史,一种归类为文艺创作,借此过渡到新课的讲授“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笔者通过对课堂气氛的渲染,在情感上激起学生的共鸣,通过营造氛围,在道德与理智方面给学生以启迪,学生通过比较,明白了满洲的发展史与其他少数民族首领的异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归纳、比较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二

5、、通过情境创设,实现小组讨论合作笔者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笔者要结合内容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创设的教学情境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如笔者在讲八年级历史下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课时。笔者首先给学生回放当时的历史情境,然后组织学生根据第1页“导入框”中设计的内容,进行小组合作。经小组讨论后回答问题:毛泽东和周恩来所说的“进京赶考”指的是什么?学生经过讨论后,纷纷回答:指的是新中国从建立巩固到建设发展的历程,其中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民族文化等多方面,最基础的是经济建设。同学们通过

6、讨论还能说出建国前,共产党通过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夺取政权,但是在经济建设方面的经验还不足。讨论后,笔者因势利导,启发学生辩证地分析,在师生中达成共识,进京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新中国的国家政权机构。通过借助一定的情境下的讨论,不仅有效地训练了学生对资料的分析组织能力,还加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在小组活动中使学生的辩证思维逐渐提高,同时开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三、通过创设情境,引入竞争机制调动学习积极性历史课堂教学是个动态的生成过程。在一些知识的教学中,需要教师创设内容情境,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进一步探究。教育家孔子就强调师生

7、讨论的重要性,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心智,让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笔者进行教法改革时,主要是营造“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教学氛围。将竞争引入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在竞争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十九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中的第二框目《日本明治维新》,笔者首先将知识点进行归整,将学生历史学习的难度分解,笔者课前先布置学生利用各种手段,收集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材料。然后在课上精讲日本维新改革的背景、经过、内容、作用及影响等。帮助学生理解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之后,笔者组织学生讨论“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

8、戊戌变法的异同点”,看哪一组学生归纳得完整。学生迅速结组,通过课上的讨论得出本组结论。学生为了证明本组的实力,纷纷积极开动脑筋回顾历史知识与本课的知识进行对比分析。每一个学生都在认真思考,这要比老师讲学生记的效果好很多倍。最后笔者将每组学生的结论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本问题的结论:相同点:一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