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应加强对学生说话能力培养

数学应加强对学生说话能力培养

ID:32983918

大小:59.3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8

数学应加强对学生说话能力培养_第1页
数学应加强对学生说话能力培养_第2页
数学应加强对学生说话能力培养_第3页
数学应加强对学生说话能力培养_第4页
数学应加强对学生说话能力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应加强对学生说话能力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数学应加强对学生说话能力培养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训练学生的交际表达能力,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常常借助语言思考和分析问题,表达思维,俄国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倘若思维不清晰,则语言就不明确,表达上的不贴切和含糊就说明思想的混乱。关键词:数学课堂培养能力1培养学生说话的积极性现在小学生表达能力差的越来越多,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不断地鼓励学生,培养学生说话的积极性,让他们敢说会说,激发学生说话的愿望,鼓励学生大胆说,尽量给每一位学生

2、都有说话的机会。可以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小组中先说一说,增添表达的信心,例如:教学乘法的含义后,可以让学生同桌之间先说一说3X2的意义,然后请一个好生说一遍,能带动其他的学生说,这样锻炼下来,学生逐渐就有了说的的勇气,自然为语言的表述提供了基础。“疑”是思维的火花,“问”是追求的动力,教师应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思考提问的过程中勇于探索发现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而激发学生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2培养学生语言的完整性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对新事物的认

3、识不会有意识地说一句完整的话,思维单一。根据低学生的这种特点,训练的时候老师要注意让学生用完整的话来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用问题来引导他们学会说完整话。例如:图上画得是什么?一一图上画得是小朋友去买矿泉水。他们要买多少瓶?一一他们要买20瓶。每瓶几元?——每瓶2元。问题是什么?一一需要花多少钱?最后再让学生连成一句完整的话:图上画的是:小朋友们去买20瓶矿泉水,每瓶矿泉水2元,一共需要多少钱?3培养学生语言的灵活性语言的灵活性,就是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不同层次来表达。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也就

4、是思维灵活程度的体现。教学中有意识地经常训练学生对应用题使用分析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程度。"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耐心引导,循循善诱。说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如果理解了却说得不对或是说不清楚那是因为没有正确的说话思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适当地加以启示,让学生逐步地说出,最后再完整地叙述。这样既达到了目的,又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语言的逻辑性不少学生在做作业时做得非常漂亮,然而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却总

5、是说不清楚,或是词不达意。就这一现象,应教他们把每一个知识用语言表达出来。思维具有逻辑性,因此,在语言表达时要有根据、有条理,前后连贯,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一定的逻辑思维顺序,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条理,学会说完整的数学:4.1启发学生说算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学生对于一些算理好像听明白了,但是真的能理解吗?要看他是不是能清楚地将意思表达出来。让学生说一说算法的过程,也就是学生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过程。通过反复的训练,让学生利用语言,准确、明朗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思维将会得到提高

6、。4.2引导学生讲思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应用题的教学。简练的数学语言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应用题的内容,有利于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应用题教学中,有部分学生能解题,但却不能说清“为什么”,就是不能用数学语言清晰、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这就需要从口语表达训练着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小明买了6颗糖果,小军是小明的4倍,两人一共买了多少颗糖?首先让学生观察、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回答问题:(1)求两人一共买了几颗糖,应该要知道哪些条件?(2)未知条件,已

7、知条件?(3)应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4)问题是什么?(5)怎样列式?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回答问题的这一过程,就是让学生有条理、有步骤的分析过程,通过不断的反复训练学生就能把分析的过程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逐步就会使表达更加通顺、流利,这说明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了,掌握了基本的分析方法。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求知识,

8、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会”是“会学”的前提,“会学”是“学会”的创造。《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O教师的“引”是前提,学生的"会学”是升华,是创新。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十分注意“引”的设计。一是引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