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教学案

出师表教学案

ID:32989748

大小:83.38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2-18

出师表教学案_第1页
出师表教学案_第2页
出师表教学案_第3页
出师表教学案_第4页
出师表教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出师表教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题:出师表课型:新授课课时序号:授课教师:一、学习目标:了解写作背景,识记生字和作者及相关文体知识,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掌握课文屮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理解文屮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理解分析文章内容。能背诵、默写课文。二、重点:识记生字、作者。掌握课文屮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理解文屮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理解分析文章内容。能背诵、默写课文。难点:理解文屮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课时安排:6第一课吋三、教与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

2、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敬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二)释题1、“表''这种文体的一般内容和作用。“表"的一般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帯有抒情色彩。它是古代奏议的一种,常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等。2、“出师表"该如何理解在出师前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3、本文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写于蜀汉建兴五年蜀汉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己从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

3、南方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4、诸葛亮写作本文的目的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后方,使他“北定小原”的计划得以实现。5、作者简介:诸葛亮,_时蜀汉家、家。字,号,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展示学习目标:了解写作背景,识记生字和作者及相关文体知识,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四)朗读课文。1、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标注生字的读音,勾画下读不准的词语2、合作探究(正咅)崩殂侍卫妄自韮薄陟罚臧否郭攸Z以遗陛下裨补阙漏性行淑均行阵和睦倾颓猥夙夜斟酌庶竭驾钝以彰其咎咨诩遗诏质疑文中其他读不

4、准的词语3、展示交流(指导学牛学生朗读课文)4、齐读课文。四、教学反思:课题:出师表课型:新授课课时序号:授课教师: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译读第一段,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主要内容。二、教与学过程:(一)课前回顾,导入新课提问作者及文学常识(二)展示目标:译读第一段,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主要内容。(三)自主学习自读第一段,翻译第一段方法:(1)速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并解释下面的重点词语,疏通文意,画出疑难词句。重点词语:崩殂:殂:疲弊:人力疲惫,民生凋敝。秋:懈:盖:殊遇:诚:张:开张圣听:光

5、:恢弘:妄自菲薄:引喻:义:以:塞:(2)独立译完之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3)交流译文(4)翻译重点句子。“、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c、以光先帝遗徳,恢弘志士之气d、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授课时间:累计课时:(四)合作探究1、在小组内讨论下列问题(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3)本段提出什么建议?(4)概括本段主耍内容:2、展示交流(五)课堂小结:(六)当堂训练:)(2)以光先帝遗德()(4)以塞忠谏之路也(1

6、、解释加线词语含义:(1)此诚危急存亡Z犹也((3)恢弘志士之气(2、翻译下列句子:(1)此诚危急存亡Z秋也。(2)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Z气。(七)布置作业:巩固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背诵课文第1段预习2、3段翻译三、教学反思:课题:出师表课型:新授课课时序号:授课教师:第三课时一、学习目标:译读第2-3段,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主要内容。二、教与学过程:(一)课前回顾,情景导入背诵第一段(二)展示目标_译读第2-3段,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主要内容。(三)自主学习自读第2-3段,翻译文意方法:(

7、1)速读2-3段,参考注释,理解并解释下面的重点词语,疏通文意,画出疑难词句。重点词语:俱:陟:罚:臧:否:臧否:作奸犯科:为:做刑:昭:平:理:偏私:偏袒,有私心。良实:形容词用为名词,善良诚实的人。志:志向忠纯:忠诚纯正遗(wdi):咨:阙:通“缺”缺点,(2)(3)(4)独立译完之后,交流译文翻译重点句子虑:思想,心思简:悉:全裨(bi):补。疏漏。益:好处。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4、陟罚臧杏,不宜异同。b、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英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C、是以先帝简拔以

8、遗陛下。d、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二次备课时间:授课时间:(四)合作探究累计课时:1、在小组内讨论下列问题(1)概括2-3段主要内容:2段:提出建议3段:(2)第三段诸葛亮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3)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2、展示交流(五)课堂小结:(六)当堂训练:1、解释加线词语: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悉以資之(此皆良实()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翻译下列句子:(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瞇下(七)布置作业:巩固重点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