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导学案

《出师表》导学案

ID:32724907

大小:3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5

上传者:U-24713
《出师表》导学案_第1页
《出师表》导学案_第2页
《出师表》导学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出师表》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出师表》导学案编制:班级姓名课题《出师表》课时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指导朗读背诵,积累文言词句,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的意义。3、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4、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导学过程归纳温故知新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臣下对君王指陈时事、直言规劝抑或使之改正错误的文体。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表文是起源于汉代的一种上行文种,用于臣僚向君主陈述政事,表达情感。东汉以后,“表”的使用已不仅限于“陈情”。三国两晋把凡属于陈述性的上行文都称为“表”,内容也更加广泛,包括论谏、劝请、陈乞、进献、推荐、庆贺、慰安和讼理、弹劾等,故又有“表体多包”之说,可见“表”的应用在一定时期内是比较广泛的。   唐宋以后,“表”的进言议事的作用逐步由其他文种替代,而仅用于陈谢(谢官、谢赐)、庆贺、进献之类了。   在明代,凡遇朝廷举行庆典,如寿旦、元旦、冬至等,内外臣僚都在照例进贺“表”,“笺”。“表”用于皇帝和皇太后,“笺”用于皇后。“表”的格式,一般在开头称“臣某言”,末尾称“臣某诚惶诚恐、顿首”、“死罪死罪”,最后落“某官臣上”.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表”的程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到了清代,“表”已完全成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礼仪文书了,其程式由翰林院撰拟,经大学士奏定后颁行,一般为正副两份,正本不折,副本则像“本”、“章”那样折叠起来,外面用黄绢裹住,装进表匣,待庆贺之后再送内阁收存起来。探究展示1、第三、四自然段翻译并探究(1)举荐了哪些人?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郭攸之、费祎、董允、向宠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性行淑均,晓畅军事”(2)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营中之事,悉以咨之”(3)亲贤的好处是什么“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4)亮认为举用向宠将军的好处是什么?“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2、第五自然段翻译并探究(1)本段的中心句是哪句?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引后汉所以倾颓也。(2)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正面):亲贤臣,远小人(3)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反面):亲小人,远贤臣(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引后汉所以倾颓也。(5)“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亲贤臣,远小人(6)3-5段提出了什么建议?为什么要把这条重点写?3/3 亲贤远佞。因为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而且刘禅平日比较宠信宦官,能否广开言路和严明赏罚,关键在刘禅能否亲贤远佞。3、第六自然段翻译并探究(1)找出表明作者出身的语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2)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无意功名,淡泊名利。(3)“感激”的原因是什么?“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4)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本指什么?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具体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5)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4、第七段翻译并探究(1)亮夙夜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2)“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3)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5、第八段翻译并探究(1)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奖率三军,北定中原”(2)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斟酌损益,进尽忠言”(3)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开张圣听”(4)哪一句话表现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教师精点诸葛亮的这篇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文章先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然后他历叙自己的身世,从“躬耕”说到“遂许先帝以驱驰”,又从刘备的“寄大事”说到这次北伐的决心,其间五次提到“先帝”,极力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文章前半部分晓之以理,后半部分动之以情。以议论为主,融以叙事和抒情。且每句话不失臣子的身份,也切合长辈的口吻,真情充溢,感人至深。拓展延伸1、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示例]三顾:三顾茅庐:①六出:六出祁山②东和:东和孙吴③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④七擒:七擒孟获⑤北拒:北拒曹操⑥排八阵:摆设八阵图2、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先帝不以臣卑鄙B、以伤先帝之明C、悉以咨之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3、整理课中成语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过分地看轻自己。  3/3 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违法乱纪。  三顾茅庐: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人家。  不毛之地:指贫瘠的土地或荒凉的地区。  不求闻达: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  感激涕零:形容极为感激。现在多用于讽刺。  计日可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  引喻失义:指说话不恰当,不合道理。 苟全性命:苟且保全性命。 亲贤远佞:亲近有才能的贤人,疏远阿谀奉承的小人。  危急存亡:情势危险急迫,关系到生存或灭亡。 临危受命: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学后反思作者名言诸葛亮志当存高远。诸葛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非学无以广才诸葛亮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蜀汉)诸葛亮夫志当存高远。诸葛亮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后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彼此有商量;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佚名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恃功能而失信。——诸葛亮悬挂于庙内的楹联,1、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大门两侧楹联,民国·广东·孙佛墨撰;西安·茹桂书。讬孤寄命慧目存三分汉鼎;尽瘁鞠躬忠肝怀二主业功。——现代·岐山·张宏斌撰;岐山·江海仓书。2、伐曹魏名留汉简;出祁山气吞中原。——大门后檐楹联,岐山·刘少敏撰;冯秉祥书。蜀都上表为汉室江山,呕心沥血佐汉室;隆中对策论天下大势,深谋远虑定天下。——现代·宝鸡·王力撰书3、三顾许驰驱三分天下隆中对;六军彰讨伐六出祁山纲目书。——献殿正门楹联,民国段少维撰;现代·壬子匡书智谋隆中对三分天下;壮烈出师表一片丹心。——献殿后檐内侧楹联,现代·北京·陆定一撰;现代·汉中·徐永锡书。3/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