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实验探究中三种及谐

构建实验探究中三种及谐

ID:33016439

大小:54.8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9

构建实验探究中三种及谐_第1页
构建实验探究中三种及谐_第2页
构建实验探究中三种及谐_第3页
构建实验探究中三种及谐_第4页
构建实验探究中三种及谐_第5页
资源描述:

《构建实验探究中三种及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构建实验探究中三种及谐摘要:本文通过对实验教学的观察和分析,提出了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应该构建“动与静”、“手与脑"、'‘导与探”三种和谐的观点。关键词:动与静;手与脑;导与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学校也在积极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一些农村课改试点学校的教师在上课时,不再坚持“以教师为中心”,而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由此又出现了在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不和谐现象。本文通过对传统教学观的反思与批判和对当前的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构建''动与静、“手与脑”、“导与探”相互和谐的观点。1•激发思维,构建动与静的和谐在课改课堂中,“

2、动''指实验探究、合作讨论、表达交流的过程;"静”是指学生观察、思考的过程。可以说,“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保持注意力;而"静”则有利于学生思考的进一步深入。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一言堂”死气沉沉,缺少科学课堂应有的生命气息和活力。在课改中,课堂出现了转机,但也有一些教师只是追求热热闹闹,往往整节课就是让学生进行活动。学生忙碌得很,根本就没有片刻的宁静,没有单独的思考时间。这种课改形式实际上就是一种作秀,这不是课改所需要的。实验探究并不排斥静态特征,探究中的“静”并不是绝对的静,“静”只是动作形式上的静,学生的大脑处于活跃的思维状态。实验中的静有助

3、于教师进行精辟地讲解和学生专心听讲,深入思考。和谐的实验探究以静为前提和基础,由“静”孕育“动”,再由“动”过度到“静”,动静互补,相辅相成,使学生达到构建自身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目标。例如,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学生发现了u>2f,f

4、中一定会更富有创造性,思维也会更加开阔。因此,教师要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尽量让学生多走进实验室,多做实验,鼓励学生用身边的生活资源做随堂实验,不断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比如学习摩擦力时,用力将像皮擦在写有铅笔的纸上滑动,有什么感觉?或者将手掌压在桌面上,并慢慢地拖动,手有什么感觉?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把学生的思维从直观引向理性,不能停留在实验现象上,要让学生动脑、动口,针对在动手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在交流中启迪思维,达到手与脑的和谐。3•引导思维,构建导与探的和谐实施课改以来,一些教师曾有过苦闷、彷徨,

5、他们总是不知如何处理导与探之间的关系,想导时不敢多导,害怕成了“满堂灌”,不导又担心学生不理解。那么,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导与探的关系?笔者认为,学生能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掌握的知识,教师不必导。在学生遇到思维障碍时,就该适当地导,精心点拔,引导思考,启迪智慧,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做好必要的知识铺垫和准备。所谓''不愤不启,不彳非不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实践证明,在导与不导之间,教师需要准确地把握好教学时机,寻找思维的最佳突破口,让导与探恰到好处,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例如,学生在学习“土壤酸碱性测定”时,教师先出示两盆腊梅,并问学生:原来两株腊梅大小一样,长势相同,而现在为什么不相同

6、?学生讨论,猜想出了一些原因,例如浇水的多少、施肥的多少、剪枝的问题、土壤酸碱性不同等,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由于两盆腊梅的土壤的酸碱性不一样,这就自然引出如何测定土壤的酸碱性的问题,经过教师的导,学生偏离的思路又回到了正轨,可见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适当的导是必要的。当然,要让实验探究过程和谐,光靠以上三点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注意以下两点:1•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就需要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大胆讲,大胆思考,大胆辩论,使学生的学习更主动,和谐的实验探究强调以学生为本。2.选择多元的评价和谐的实验探究需要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制

7、订合理的评价方法。比如,在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中详细记载探究活动中收集资料、设计实验方案、操作水平测试等内容,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总之,在课改课堂的实验探究中,教师应该积极营造和谐的氛围,在导与探,动与静、手与脑之间寻找契合点,使学生善思乐学,增进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参考文献: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一一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