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ID:33020956

大小:66.5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19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_第1页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_第2页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_第3页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_第4页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近年来高校女生的比例不断上升,统计表明,在普通高校招生人数中,1998年女大学生占39.75%,2000年占41.07%,2005年占到44%,而2010年女大学生所占比例已经超过49%。2008年,在17个省市自治区中有高考状元40人,其中女状元29人、男状元11人。在文科状元19人中,有女状元17人、男状元2人;在理科状元21人中,有女状元12人、男状元9人。可见,随着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女性解放运动的推进,女生已经超过男生,成为通过无数公开、平等、无歧视的考场选拔出来的佼佼者。但是,与此不协调的,却是众多的高

2、校女毕业生不得不而对就业市场上的种种歧视;而男生在择业时,机会总是多于女性。一些部门和单位在招聘中,对女大学生提高录用标准,或在性别上加以限制,比如用人单位打岀“男生优先”、“仅限男生”等招聘广告。2009年6月12日,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发布的“中国职场反性别歧视”调查报告中指出:“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下者和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有过被拒经历的,要多于中间学历者。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女性,有被拒经历的所占比例最高,达19.2%”全国妇联2009年9月9日发布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也显示,九成以上的女大学生求职时感受到性别歧视。

3、而在工作中实际遭受性别歧视的女大学生可能比这个数字还要大。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女大学生比例逐年增加与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性别不平等现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其中的原因很值得探讨。1性别歧视:当前女大学生就业的最大障碍就业性别歧视,是指用人单位基于性别原因,或拒绝接收女性,或提高女性的录用标准,或以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为由辞退女工或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或不重视妇女的升迁机会,或使女性与男性相比同工却不同酬。职场中的性别歧视是各种职场歧视中最为严重的一种,是一种对女性的劳动权及相关权益侵害的行为,贯穿于职场的各个环节,而初入职场的女大学生遭遇性别

4、歧视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这种就业性别限制严重影响了女大学生的就业与发展,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而。就业机会不平等在求职过程中,男、女大学生的就业机会不平等,女大学生往往面临着比男大学生更为苛刻的选择条件。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调查显示:有23.6%的被调查者在应聘过程中有过因为自己是女生而被拒绝的经历;有16%的被调查者有过自己成绩明显优于男生却被拒绝录用的经历。这与2008年1月1H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以下简称《就业促进法》)第三章中“用人单位招用人员,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

5、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的规定显然不符。可喜的是《就业促进法》颁布实施后,用人单位明目张胆地对女性进行歧视的行为己有所收敛。1.2福利待遇不平等根据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2005年对上海、北京、天津、深圳等14个发达城市的调查发现,在女性就业人数较多的财务行业、服务业中,男性的工资基本上都高于女性,就连一些行政部门明显无体力差异的工作,女性工资也明显低于男性。此外,北京大学法学院妇女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的调查显示:有64.6%的女性认为性别会影响自己的工资待遇,66.2%的女性认为自己所在单位女职工比男职工更难获得购买单位集资建房资格。可见,在工作中(除公务员

6、、事业单位外),女性福利待遇明显低于男性,两性就业待遇有不平等表现。1.3人为设置障碍多、门槛高调查中发现不少被调查者曾经被迫签订禁婚禁孕条款,有4.1%和3.4%的被调查者被迫签订过“禁婚”、“禁孕”条款;有21.5%的被调查者表示其所在单位不愿招聘育龄尚未生育的妇女。而《就业促进法》第三章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录用女职工,不得在劳动合同中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用人单位在录用女性员工时之所以设置重重障碍和门槛,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用人单位在女性“三期”内为节省用人成本,想方设法逃避责任。1.4职业选择范围狭窄目前,我国女大学生相对就业机会大于男

7、生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这给女大学生就业选择和岗位竞争带来一定难度。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女大学生就业更呈弱势,所占比例明显偏低。首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底,我国第二三产业各类单位就业人员中,女性所占比重仅为36.9%,即使是女性就业比重较高的第三产业,其就业比重也只占39.7%,就业人员构成中的男女性别差已扩大至26.2%,这比我国总人口构成中的男女性别差(3.04%)要大很多。1・5隐性性别歧视严重《就业促进法》实施后,绝大多数用人单位不会直接以求职者是女性为由而拒绝录用,但在录用阶段会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甚至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己

8、经确定了男性候选人,但仍然让女性候选人参加最后面试阶段的竞争,大大浪费了女性候选人的宝贵时间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