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理论与概念整合理论的对比研究权威资料-语言文字学前沿

概念隐喻理论与概念整合理论的对比研究权威资料-语言文字学前沿

ID:33029610

大小:62.9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9

概念隐喻理论与概念整合理论的对比研究权威资料-语言文字学前沿_第1页
概念隐喻理论与概念整合理论的对比研究权威资料-语言文字学前沿_第2页
概念隐喻理论与概念整合理论的对比研究权威资料-语言文字学前沿_第3页
概念隐喻理论与概念整合理论的对比研究权威资料-语言文字学前沿_第4页
概念隐喻理论与概念整合理论的对比研究权威资料-语言文字学前沿_第5页
资源描述:

《概念隐喻理论与概念整合理论的对比研究权威资料-语言文字学前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文档由http://www.docin.com/hechaoscut_L传,本文为word格式。感谢您的支持!概念隐喻理论与概念整合理论的对比研究【作者】王勤玲【作者简介】复旦,上海200433【内容提要】概念隐喻理论起始于Lakoffamp;Johnson(1980)o这个理论里的源域、目的域、1S定性、映射等概念己经成为人们讨论隐喻和概念现象时所共同使用的术语。由Fauconnieramp;Turner(1996,1998)提岀的一个更新的框/架,通常被冠之以整合、概念整合或概念一体化等不同的名称,是用来探索和解释人致与概念隐喻理论相同的语料,并口也尝试着把隐喻分析与对许多其它语言和概

2、念现象的分析统一为一个整体。木文旨在通过对比这两种理论的不同与相同Z处,指出这两种方法在解释语言方面实际上是互为补充的,而并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相互竞争的理论。【关键词】概念隐喻理论/概念整合理论/对比研究/域/空间/映射/投射中图分类号:H0-06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100(2005)01-0042-051概念隐喻理论概念隐喻理论起始于Lakoffamp;Johnson的TheMetaphorWeLiveBy一书。它提出源域、Fl的域、恒定性和映射等概念。这些概念现在己经成为大家讨论隐喻性语言现象和其他概念现象时所共同使用的术语。在这个框架里所作出的一些发现和这个框架的一些基

3、本原则也已经被广泛应用到许多其他的研究领域之中,这些领域既包括领域,也包插语言学之外的其他领域。在概念隐喻的理论框架中,隐喻被认为是把一个概念域(源域)的直接传送到另一个概念域(目的域)(Lakoffamp;Johnson1980,Johnson1987,Turner1987,Lakoffamp;Turner1989,Sweetser1990,Tumer1991)。在此,概念域指的是一个巨大的知识结构,比如我们关于旅程、做梦或的基本结构。比如,旅程的概念域具有旅行者、道路、起始点、终点等角色。一个概念隐喻由一个概念域(源域)到另一个概念域(目的域)的基本结构的(部分的)映射构成。隐喻里的恒

4、定性原则在Turner(1987:143-148),Lakoffamp;Turner(1989:82),Lakoff(1989),Turner(1991:172-182),Lakoff(1993)和Turner(1996b)q'曾经得到过不同程度的讨论。恒定性原则提出,在隐喻里,我们试图把(具有推理的)意象图式结构从源域投射到目的域,而避免在目的域中创造一个意象图式冲突。如果最初的目标域正好是不确定的,那么通过投射把新的意彖图式结构引入到目的域也就并不违反恒定性原则。通过隐喻的方式断言目的域的意象图式结构将变得无效并不违反限制,因为被改变的目的域并不包含冲突。这种两域模型是高度规约的,并且

5、它对于认知研究中的许多论题來说也都是有用和有效的,比如寻找正在使用的规约概念隐喻等。2概念整合理论在Fauconnieramp;Tumer(1994)里,作者主张这种概念隐喻理论的两域模型实质上是一个更大和更普遍的概念投射的一部分。他们把这个新的模型称为多空间模型。Fauconnieramp;Turner的这个多空间模型就是他们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的模型。这个理论在Fauconnieramp;Turner(1998)和Coulson(2001)中得到了详细的论述。它是一个探索人类空间的里把动态的心理模型结合起来的一组操作(Fauconnier1994),或者说是把说话者的指称表征进行分割。F

6、auconnieramp;Tumer(1998)±张在类推、隐喻、虚拟、概念结合,甚至在语汇结构的理解等意义的创造性建构中,有一小组局部地合成的过程在起作用。整合过程主要是依赖投射、映射和动态的模拟来形成凸现结构,以及促进新颖概念化的形成。这些新颖的概念化涉及到推理、情感反应和修辞功能的产生等因素。心理空间理论整合理论是心理空间理论的发展(Fauconnier1994)。心理空间是一个认知语义学概念,它把意义定位于说话者的心理表征中,并且把语言结构解释为促使说话者在指称结构里建立成分的线索。心理空间的各个成分只是把中的物体仅仅间接地指称为说话者心理表征的物体,而不管该物体的真实与否。心理空

7、间理论最初是用来回答关于间接指称和指称的非透明性问题的,并且在描述各种各样的语义现象和语用现象时已经被证明是有行之有效的(Fauconnier1997,Fauconnieramp;Sweetser1996)。心理空间包插实体和任何被说话者感知,想象,记起或理解的场景的部分表征。组成成分代表的是每一个话语实体,简单框架代表的是存在于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因为能够以多种方式来分析相同的场景,所以心理空间经常被用来分割在指称表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