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理论与概念整合理论的对比研究

概念隐喻理论与概念整合理论的对比研究

ID:34578070

大小:2.13 M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08

概念隐喻理论与概念整合理论的对比研究_第1页
概念隐喻理论与概念整合理论的对比研究_第2页
概念隐喻理论与概念整合理论的对比研究_第3页
概念隐喻理论与概念整合理论的对比研究_第4页
概念隐喻理论与概念整合理论的对比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概念隐喻理论与概念整合理论的对比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概念隐喻理论与概念整合理论的对比研究王勤玲一、概念隐喻理论概念隐喻理论起始于犔犪犽狅犳犳牔犑狅犺狀狊狅狀的犕犲狋犪狆犺狅狉狊犠犲犔犻狏犲犅狔一书。它提出“源域”、“目的域”、“恒定性”和“映射”等概念。这些概念现在已经成为大家讨论隐喻性语言现象和其他概念现象时所共同使用的术语。在这个框架里所作出的一些发现和这个框架的一些基本原则也已经被广泛应用到许多其他的研究领域之中,这些领域既包括语言学领域,也包括语言学之外的其他领域。在概念隐喻的理论框架中,隐喻被认为是把一个概念域(源域)的结构直接传送到另一个概念

2、域(目的域)(犔犪犽狅犳犳牔犑狅犺狀狊狅狀1980;犑狅犺狀狊狅狀1987;犜狌狉狀犲狉1987;犔犪犽狅犳犳牔犜狌狉狀犲狉1989;犛狑犲犲狋狊犲狉1990;犜狌狉狀犲狉1991)。在此,“概念域”指的是一个巨大的知识结构,比如我们关于“旅程”、“做梦”或“教育”等概念所具有的知识。概念域在普遍性的一个高级层次上具有一个实体和关系的基本结构。比如,“旅程”的概念域具有旅行者、道路、起始点、终点等角色。一个概念隐喻由一个概念域(源域)到另一个概念域(目的域)的基本结构的(部分的)映射构成。隐喻里的恒定性

3、原则在犜狌狉狀犲狉(1987:143—148)、犔犪犽狅犳犳牔犜狌狉狀犲狉(1989:82)、犔犪犽狅犳犳(1989)、犜狌狉狀犲狉(1991:172—182)、犔犪犽狅犳犳(1993)和犜狌狉狀犲狉(1996犫)中曾经得到过不同程度的讨论。恒定性原则提出,在隐喻里,我们试图把(具有推理的)意象图式结构从源域投射到目的域,而避免在目的域中创造一个意象图式冲突。如果最初的目标域正好是不确定的,那么通过投射把新的意象图式结构引入到目的域也就并不违反恒定性原则。通过隐喻的方式断言目的域的意象图式结构将变得无效

4、并不违反限制,因为被改变的目的域并不包含冲突。·317·这种“两域”模型是高度规约的,并且它对于认知研究中的许多论题来说也都是有用和有效的,比如寻找正在使用的规约概念隐喻等。二、概念整合理论在犉犪狌犮狅狀狀犻犲狉牔犜狌狉狀犲狉(1994)里,作者主张这种概念隐喻理论的两域模型实质上是一个更大和更普遍的概念投射的一部分。他们把这个新的模型称为“多空间”模型。犉犪狌犮狅狀狀犻犲狉牔犜狌狉狀犲狉的这个多空间模型就是他们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的模型。这个理论在犉犪狌犮狅狀狀犻犲狉牔犜狌狉狀犲狉(1998)和犆狅狌犾

5、狊狅狀(2001)中得到了详细的论述。它是一个探索人类信息一体化,即整合的理论框架。它涉及在一个“心理空间”的网络里把动态的心理模型结合起来的一组操作(犉犪狌犮狅狀狀犻犲狉1994),或者说是把说话者的指称表征进行分割。犉犪狌犮狅狀狀犻犲狉牔犜狌狉狀犲狉(1998)主张在类推、隐喻、虚拟、概念结合,甚至在语汇结构的理解等意义的创造性建构中,有一小组局部地合成的过程在起作用。整合过程主要是依赖投射、映射和动态的模拟来形成凸现结构,以及促进新颖概念化的形成。这些新颖的概念化涉及到推理、情感反应和修辞功能的产

6、生等因素。心理空间理论整合理论是心理空间理论的发展(犉犪狌犮狅狀狀犻犲狉1994)。心理空间是一个认知语义学概念,它把意义定位于说话者的心理表征中,并且把语言结构解释为促使说话者在指称结构里建立成分的线索。心理空间的各个成分只是把世界中的物体仅仅间接地指称为说话者心理表征的物体,而不管该物体的真实与否。心理空间理论最初是用来回答关于间接指称和指称的非透明性问题的,并且在描述各种各样的语义现象和语用现象时已经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犉犪狌犮狅狀狀犻犲狉1997;犉犪狌犮狅狀狀犻犲狉牔犛狑犲犲狋狊犲狉1996)

7、。心理空间包括实体和任何被说话者感知、想象、记起或理解的场景的部分表征。组成成分代表的是每一个话语实体,简单框架代表的是存在于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因为能够以多种方式来分析相同的场景,所以心理空间经常被用来分割在指称表征里的各个成分的即将被引入的信息。比如说,“我在5岁的时候,去过北京”这句话就会促使读者建构两个心理空间,一个是“我”说话时的言语空间,一个是5岁时的事件空间。这·318·个言语空间里的“我”和这个事件空间之间的对应通过两者之间的等同连接词表征。把信息分割到两个空间,就允许读者理解在“我”5

8、岁的时候我到过北京,而现在却没有必要,事实上也没有在那儿。心理空间的优点在于,它们允许听话者在指称的层次上把信息分割进与场景的不同方面相关联的概念里。尽管不同的空间能够包含关于相同成分的不同信息,但每一个单独空间都应该包含一个在逻辑连贯上的表征。因为在一个空间里的成分经常在其他的空间具有对等物,心理空间理论的一个组成成分就涉及在不同空间里的成分和关系之间建立映射。并且这些映射能够基于许多不同种类的关系,包括等同、相似性、类推和基于换喻、提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