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班级德育自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构建班级德育自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ID:33029903

大小:57.4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9

构建班级德育自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_第1页
构建班级德育自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_第2页
构建班级德育自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_第3页
构建班级德育自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_第4页
构建班级德育自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构建班级德育自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构建班級德育囱i俸系的罚究鸟实裁告一、完成本课题的条件1.新课程改革的有利契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她既为我们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我们德育工作创造性地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让德育工作有效地融合于学校课程改革之中,把新课程的一些新思考、新观念,以及德育工作与课程改革相结合的新实践、新体会融会贯通,我们的德育工作就会有新的突破2.学校长足的发展前景我校是大兴安岭唯一的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目前正以高昂的斗志,开拓进取的精神,向“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省级优秀示范性普通高中的新目标迈进。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

2、学上体现“服务边疆,服务林区,服务学生的终身发展”的宗旨,贯彻实施“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新理念,积极推进基础教育改革,《构建班级德育自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这一课题,为我校的提升及再创辉煌提供了机遇。学校各位领导高度重视本课题的研究,能够确保研究经费。课题组全体成员满腔热情,富有课题研究经验,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会进展顺利,圆满成功。二.课题的研究背景(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对与此有关的课题正在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2002年,由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主持的国家级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研究与实验”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出版了《德育

3、》系列实验读本和从小学到高中的《成长册》,还出版了《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研究论文集》等4部著作。不少地方,不少学校对此类课题正在深入系统地研究之中。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有利依据。(二)理论依据1.人的主体性理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具有主体性和客体的双重属性,都是主客体的统一。现代德育主张“双主体论”,即教师是教育主体,学生是受教育主体,教师和学生应当互相尊重对方的主体地位。2.现代德育的双主体论:德育活动中存在着教育主体和受教育主体,所以德育的主体是双主体。这们的主体首先是哲学意义上的主体,即具有积极能动性。3.系统科学

4、:把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运用到“构建班级德育自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中来,是建立在系统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渊源关系的基础之上的。系统科学的思想方法是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原理的具体化和深化。4.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神州大地全面展开,这次课改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得到了充分体现,强调教育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强调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理想。这样的过程才会深

5、刻影响他们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他们的人生抉择。这些内容也正是德育教育在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任务,加强和改进德育教育就成为学校德育工作中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的首要工作。二.课题研究内容1.构建主体德育新体系的基本架构2.挖掘学生主体潜能,展示自我教育的能力3.让学生做心理健康的主人,有效地开展教育4.走进学生的心灵,追求具有个人魅力的道德教育三.课题研究方法1.系统研究法:根据唯物辩证法的系统论方法,整体构建学生班级德育体系,德育的总体目标要统一制定,一以贯之,以保证在整个德育过程中要素结构的完整性和连贯性。2.实验研究法:此课题的研究是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具体方

6、法来研究的,以揭示德育活动规律或某些德育内容、方法的有效性。3.文献研究法:任何科学研究都不是从零开始的,而是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运用前人提供或留下的文献资料,吸收借鉴其中有价值的东西,不断进行深入研究。4.个案研究法:选择个别学生或个别学生群体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分析,收集数据,寻求德育教育的最佳方法和途径,进一步了解研究取得的成效,总结经验,以便推广。5.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分阶段及时总结经验或教训,相互交流,共同提高。1.其它研究法:如比较研究法,调查法,座谈法等。二.课题研究价值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正面临着世纪之交的严峻挑战。80年代末以来

7、,道德教育问题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热点问题。当前学校道德教育,无论是在面向未来,还是为适应当前社会经济转型的需要方面,都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学校道德教育怎样适应变化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传统型”德育往往只重视约束性的教育,其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受制于既定的道德戒律与规范,用以抑制每个人的独特需要与愿望,抹杀具有差异性的个性与行为,乃至否定个人的创造与超越。而从教育管理的形式上来看,我国德育主要是通过教师要求学生应该如何,而不是出于学生自己内在的认识和实践,因而忽略了学生在自身道德成长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因此,如何构建一个在教育

8、管理过程中尊重学生主体,改变让学生无条件地服从某些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