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常用基本逻辑门电路功能测试

实验一-常用基本逻辑门电路功能测试

ID:33037691

大小:82.6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9

实验一-常用基本逻辑门电路功能测试_第1页
实验一-常用基本逻辑门电路功能测试_第2页
实验一-常用基本逻辑门电路功能测试_第3页
实验一-常用基本逻辑门电路功能测试_第4页
实验一-常用基本逻辑门电路功能测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验一-常用基本逻辑门电路功能测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验一常用基本逻辑门电路功能测试一、实验目的1•验证常用门电路的逻辑功能。2.了解常用74LS系列门电路的引脚分布。3.根据所学常用集成逻辑门电路设计--组合逻辑电路。二、实验原理集成逻辑门电路是最简单、最基木的数字集成元件。任何复杂的组合电路和时序电路都可用逻辑门通过适当的组合连接而成。目前已有门类齐全的集成门电路,例如“与门”、“或门”、“非门”、“与非门”等。虽然,中、大规模集成电路相继问世,但组成某一系统时,仍少不了各种门电路。因此,掌握逻辑门的工作原理,熟练、灵活地使用逻辑门是数字技术工作者所必备的基木功之一。TTL门电路TTL集成电路由于工作速度高、输岀幅度较大、种

2、类多、不易损坏而使用较广,特别对学生进行实验论证,选用TTL电路比较合适。因此,木书大多采用74LS(或74)系列TTL集成电路。它的工作电源电压为5V±0.5V,逻辑高电平1时22.4V,低电平0时WO.4V。〈p>2输入“与门”,2输入“或门”,2输入、4输入“与非门”和反相器的型号分别是:74LS08:2输入端四“与门”,74LS32:2输入端四“或门”,74LS00:2输入端四“与非门”,74LS20:4输入端二“与非门”和74LS04六反相器(“反相器”即“非门”)。各自的逻辑表达式分别为:与门Q=A?B,或门Q二A+B,与非门Q二A.B,Q二A.B.C.D,反相器Q

3、二A。TTL集成门电路集成片管脚分别对应逻辑符号图中的输入、输出端,电源和地一般为集成片的两端,如14管脚集成片,则7脚为电源地(GND),14脚为电源正(VQ,其余管脚为输入和输出,如图1所示。管脚的识别方法是:将集成块正面(有字的一面)对准使用者,以左边凹口或小标志点“?”为起始脚,从下往上按逆时针方向向前数1、2、3、……n脚。使用时,查找IC手册即可知各管脚功能。图174LS08集成电路管脚排列图三、实验内容与步骤TTL门电路逻辑功能验证(1)与门功能测试:将74LS08集成片(管脚排列图1)插入IC空插座中,输入端接逻辑开关,输出端接LH)发光二极管,管脚14接+5V

4、电源,管脚7接地,即可进行实验。将结果用逻辑“0”或“1”来表示并填入表1中。表1门电路逻辑功能表输入输出与门或门与非门或非门b(k2)A(KJQ二ABQ二A+BQ=ABQ二A+B00011011(2)或门功能测试:将74LS32集成片(管脚排列图见图2)插入IC空插座中,输入端接逻辑开关,输出端接LED发光二极管,管脚14接+5V电源,管脚7接地。将结果用逻辑“0”或“1”来表示并填入表4.1中。UccB4A4Q4B3AjQ3图274LS32四2输入或门管脚排列图(3)与非门功能测试:将74LS00集成片(管脚排列图见图3)插入IC空插座中,输入端接逻辑开关,输出端接LED发

5、光二极管,管脚14接+5V电源,管脚7接地。将结果用逻辑“0”或“1”来表示并填入表1中。UccB4A4Q4B3A3Q3图374LS002输入四与非门管脚排列图(4)或非门功能测试:将74LS00和74LS32集成片插入IC空插座中,输入端接逻辑开关,输岀端接LED发光二极管,管脚14接+5V电源,管脚7接地。将结果用逻辑“0”、“1”来表示并填入表1中。四、注意事项1.TTL门电路的输入端若不接信号,则视为高电平。在拔插集成块时,必须切断电源。在实验时,当输入端须改接连线时,不得在通电情况下进行操作。需先切断电源,改接连线完成后,再通电进行实验。输出端一般不需作保护处理。五、

6、实验总结1•整理实验表格。2.画出门电路逻辑变换的线路图。六、设计电路试用与非门和反相器(非门)设计一个3输入(A。、A】、A2)、3输出(Q。、Qi、QJ的信号排队电路。其功能是:当输入Ao为1时,无论人和人2为1还是0,输出Qu为14和为0;当A。为0且儿为1,无论人2为1还是0,输出Q为1,其余两个输出为0;当人2为1且Ao和入均为0时,输出Q2为1,其余两个输出为0。如A。、A】、A2均为0,则Q。、Qi、Q?也均为0。该电路可用74LS00与非门和74LS04反相器构成,结果填入自拟的真值表中。1AIQ2A2Q3A3QGND图474LS04反相器管脚排列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