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询价制下ipo价格形成与抑价研究

我国询价制下ipo价格形成与抑价研究

ID:33099499

大小:3.77 MB

页数:128页

时间:2019-02-20

我国询价制下ipo价格形成与抑价研究_第1页
我国询价制下ipo价格形成与抑价研究_第2页
我国询价制下ipo价格形成与抑价研究_第3页
我国询价制下ipo价格形成与抑价研究_第4页
我国询价制下ipo价格形成与抑价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询价制下ipo价格形成与抑价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询价制下IPO价格形成与抑价研究重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学生姓名:姜婷指导教师:周孝华教授专业: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门类:管理学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二O一二年九月TheIPOPriceFormationandUnderpricingStudyUndertheBookbuildingMechansisminChinaAThesisSubmittedtoChongqingUniversity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fortheDoctor’sDegreeofMan

2、agementByJiangTingSupervisedbyProf.ZhouXiaohuaSpecialty:TechnologicalEconomicsandManagementCollegeofEconomicsandBusinessAdministrationofChongqingUniversity,Chongqing,ChinaSep.2012中文摘要摘要新股发行定价和抑价问题近几十年以来一直是金融学的热点,受到国内外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国外学者针对新股发行的定价抑价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一系

3、列理论和假说试图对其进行解释,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得到学者们的统一认同。我国证券市场成立以来,IPO定价制度一直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1999年《证券法》实施之前,我国新股发行一直实行审批制,之后逐渐向核准制过渡。不少学者对新股定价问题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讨,但主要集中在围绕IPO抑价解释其产生原因。2005年我国新股询价机制实施至今,主要经历了两次大的询价发行机制改革,新股抑价现象有所缓解,但又出现新股定价市盈率高,超募现象明显等一系列新的问题。国内许多学者发现并研究了了我国的IPO抑价现象,但结合

4、我国询价机制的特色来研究新股定价和抑价并不多见。在这种情况下,研究我国新股询价制下IPO价格形成和抑价现象就变得非常有价值。针对我国询价机制的实际情况,本文从询价机制的独特性和询价发行机制改革出发,对我国IPO价格形成和抑价现象进行研究,试图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进行解释和论证。本文的研究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本文首先研究两阶段询价制下的IPO价格形成。询价制实施以来,新股发行的两阶段询价制一直存在。虽然目前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可以直接通过初步询价确定发行价格,但主板发行的股票仍然分两个阶段询价。本文结合我

5、国IPO询价的现实,在询价分为初步询价和累计投标询价两个阶段的前提下,分别研究了机构投资者两阶段的均衡报价策略及最终的IPO价格形成,从理论上剖析了机构投资者初步询价时隐藏需求报价压低发行价格的动机。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会在初步询价时有意隐藏其需求,最终的均衡价格为初步询价后承销商确定的发行价格区间上限,且初步询价时机构投资者需求隐藏比例越大,IPO发行价格越小,承销商确定的发行价格区间宽度越大,IPO发行价格越大。另外,实证结果也证实了结论的正确性。其次,采用进化博弈论分析单阶段询价制下的IPO价格形成。

6、在单阶段询价和新股定价窗口指导淡化的前提下,对询价对象群体建立单群体进化博弈模型,分析新股询价过程中询价对象报价行为和新股发行价格的形成。进化博弈模型的分析表明,询价对象的报价行为及IPO价格的形成与询价对象对新股抑价的估计均值有关。当询价对象对新股抑价率均值估计较大时,询价对象会倾向于选择高报价,以便获得新股配售通过二级市场出售新股获得一定盈利。询价对象群体中越多的个体选择高报价,承销商的定价也会越高,很可能高到偏离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I重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当询价对象对新股抑价率均值估计较小时,询价对象会倾向

7、于选择低报价,或者不参与新股询价。询价对象群体中越多的个体选择低报价,承销商的定价也会越低,很可能低到偏离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不参与新股询价的机构足够多时会出现新股由于询价机构不足而终止发行的现象。再次,本文以两次询价发行机制改革为背景,选取2006年到2011年我国中小企业板上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公司数据为样本,采用随机边界模型,实证研究了两次改革前后新股发行定价是否存在故意折价现象。研究结果表明,两次询价发行机制改革后,中小企业板的IPO抑价率均存在显著降低;第一次询价发行机制改革前显著存在新股折价行为,且折

8、价比例不容忽视,新股折价加剧了新股的高抑价;而第一次询价发行机制改革后不存在新股折价行为,新股抑价的来源几乎完全在二级市场估值过高上面;第二次询价发行机制改革前后新股定价行为没有明显变化。最后,本文仍然以两次询价发行机制改革为背景,以上一章的数据为样本,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研究了改革前后新股投机行为对IPO抑价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股投机行为是形成我国中小企业板IPO抑价的主要原因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