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及其连用关系考释

“戏”“剧”及其连用关系考释

ID:33193817

大小:72.3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21

“戏”“剧”及其连用关系考释_第1页
“戏”“剧”及其连用关系考释_第2页
“戏”“剧”及其连用关系考释_第3页
“戏”“剧”及其连用关系考释_第4页
“戏”“剧”及其连用关系考释_第5页
资源描述:

《“戏”“剧”及其连用关系考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戏”“剧”及其连用关系考释-大学语文论文“戏”“剧”及其连用关系考释昌雅洁摘要:“戏剧”是由“戏”和“剧”两个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在古代汉语中,“戏剧”有“嬉戏、游戏”和“杂戏、戏曲”两个义项。文章通过考察“戏”和“剧”的本义、引申义以及假借义来推定“戏剧”两个义项的来源:“戏剧”做动词时,为“嬉戏、游戏”的意思,是“戏”和“剧”的本义分别引申或假借为“嬉戏、游戏”的意思,再同义连用而成;“戏剧”做名词时,为“杂戏、戏曲”的意思,是“戏”和“剧”的本义分别引申或假借为“杂戏、戏曲”的意思,然后同义连用而成。关键词:戏剧连用关系戏剧古代汉语在古代汉语中,“戏”和“剧”最初都是单个的词,

2、《说文·戈部》:“戏,三军之偏也。一曰兵也。”《说文新附·刀部》:“剧,尤甚也。”后来,“戏”和“剧”连用为“戏剧”有“嬉戏、游戏”和“杂戏、戏曲”两个义项。在现代汉语中,“戏剧”一词一般只做名词,为“戏曲、剧本”义。“戏剧”作为由“戏”和“剧”两个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其两个义项都是源自“戏”和“剧”的引申义或假借义。因此,本文将通过理清构件“戏”和“剧”的本义、引申义以及假借义来阐释“戏剧”两个义项的引申途径和理据,并解释现代汉语中戏剧具有的“嬉戏、游戏”的意思消失的原因。一、“戏”的本义、引申义及其假借义“戏”指古代的偏师,即中军的侧翼。《说文·戈部》:“戏,三军之偏也。”段玉裁《

3、说文解字注》:“偏若先偏后伍、偏为前拒之偏。谓军所驻之一面也。”王筠《说文句读》:“凡非元帅则曰偏。”如:(1)军戏某爰书。(《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夺首》)又古代的军队中常常挂有帅旗,这样表“偏师”的“戏”便假借为”麾”,指军队中的帅旗。如:(2)兵罢戏。(《史记·高帝记》)张守节正义:“大旗也。”(3)戏下骑从者八百余人。(《汉书·项籍传》)颜师古注:“大将之旗。”“戏”又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名。《说文·戈部》:“戏,一曰兵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一说谓兵械之名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戏,兵也。与我、戠同意。”兵器是用于战争的,战争是利用武力进行比赛和斗争,于是引申出“角力

4、、角斗”义,为动词。如:(4)子玉使斗勃请战,曰:“请与君之士戏,军冯轼而观之,得臣与寓目焉。”(《左传·僖公二十八年》)(5)少室周为赵简子之右,闻牛谈有力,请与之戏,弗胜,致右焉。(《国语·晋语九》)韦昭注:“戏,角力也。”(6)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獲、孟说皆至大官。(《史记·秦本纪》)(7)成帝咸和中,诏内外诸军戏兵于南郊之场,故其地因名斗场。(《宋书·礼志一》)“角力、角斗”作为比赛,属于一种游戏形式,因而引申出“嬉戏、游戏”义。扬雄《方言》卷十:“江沅之间谓戏为媱,或谓之,或谓之嬉。”如:(8)非先王不相我后人,惟王淫戏用自绝。(《书·西伯戡黎》)孙星衍疏:“言王游戏自绝于

5、天。”(9)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史记·孔子世家》)(10)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世说新语·方正》)(11)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嬉戏、游戏”的目的是取乐,进而引申出带有取乐性质的“开玩笑、嘲弄”义。《尔雅·释诂上》:“戏,谑也。”如:(12)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13)智襄子戏韩康子而侮段规。(《国语·晋语九》)(14)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戏曰:“以封汝。”(唐·柳宗元《桐叶封弟辩》)此外,“角力、角斗”作为比赛,也含有表演的色彩,故引申出“歌舞、杂技等表演”义。如:(15)有顷,齐有司趋而进

6、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史记·孔子世家》)(16)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是之。(《汉书·西域传赞》)(17)上为之燕三殿,张百戏,公卿侍臣咸与。(唐·韩愈《凤翔陇州节度使李公墓志铭》)“戏”古指“歌舞、杂技等表演”义,后来多指“戏剧、戏曲”义。如:(18)不拘做什么脚色,要我妆男就做生,要我妆女就做旦。做来的戏又与别人不同,老实的看了,也要风流起来。(清·李渔《比目鱼·联班》)二、“剧”的本义、引申义及其假借义《说文新附·刀部》:“劇(剧),尤甚也。从刀,未详,豦声。”徐灏注笺:“疑劇即勮之俗体。”朱

7、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劇,即勮字之误文。”由此可见,勮或为劇的本字,劇或为勮的俗字。如:(19)劇(剧)蒙公之疲民兮,为彊秦而築怨。(《文选·班彪北征赋》)李善注引《说文》曰:“剧,甚也。”“剧”后来引申出“多、繁多”义,为形容词。如:(20)材剧志大,闻见杂博。(《荀子·非十二子》)杨倞注:“剧,繁多也。”(21)不观时俗,不察国本,则其法立而民乱,事剧而功寡。(《商君书·算地》)由此,“岔路多”也用“剧”表示。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