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重理性》word版

《看重理性》word版

ID:33195976

大小:52.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22

《看重理性》word版_第1页
《看重理性》word版_第2页
《看重理性》word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看重理性》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看重理性珍视感性关注灵性——语文创新教育的源泉一直以来,语文教学被抹上了浓重的理性说教的色彩。不可否认,语文教学不能没有理性的训练,抽象、概括这类的思维能力在语文认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已是不争的公理。它同样也是创新思维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过分理性化的传统即使对今天的语文教学来说,仍然留有阴影。这既不符合语文的学习规律,也不顺应儿童的心理特征,应当也是不争的事实。 纵观近代语文教学,一方面是语文的单独设科;另一方面在教育理念上,也更多地关注儿童的心理特征。于是,语文教学的形象性、情感性开始得到增强。

2、教学要从感知入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循环往复这一认知规律,已为人们普遍接受。在现代,随着左右脑功能的综合开发研究和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对发展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的认识,感性的教育价值,无疑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但遗憾的是,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却忽略了对儿童灵性的开发。蒙台梭利说过:“我们只有在儿童身上才能领悟到大自然的雄伟。”为什么?那就是因为儿童比成人更多地保留着人类的天性。这种人类的天性也就是灵性。正如一位学者所言:在儿童身上集中着人类精神的本原:儿童的执着,表现的是人类求真的实验精神;儿童的烂

3、漫,体现的是人类求美的艺术精神;儿童的率真,反映的是人类求善的道德精神。所以,大教育家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等都曾经表示过这样的意思:教育的本质应该以活动为中心,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的天性,激发孩子的天性,发展孩子的天性,这才是教育根本意义所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审视语文的创新教育,不仅要充分发挥“感性”的功能,重视“理性”的作用,更要去寻求不应该失落而遗憾地失落了的“灵性”的价值。一、好动爱玩,少有拘谨。好动爱玩是儿童的天性,也是他们的一种本能倾向。因为他们需要从各种角度去了解

4、、认识变化多端的外部世界,而好动爱玩正是他们特殊的认识手段。孩子的好动爱玩,在某些大人的眼里,看来会是十分幼稚、可笑,甚至是顽劣透顶的,殊不知却孕育着具有生命力的发现和创新。被世界称之为“航天之父”的布劳恩,在10岁时闯过一场“祸”:他把6只焰火绑在一辆滑轮车上。当他在柏林闹市区点燃焰火时,滑轮车像箭一般冲向闹市区的空中,吓得熙熙攘攘的行人目瞪口呆。于是,当地警察以破坏公共秩序的罪名逮捕了他。可喜的是他的父亲并不认为孩子是在恶作剧,更不恼火责骂。他将孩子领回家,继续鼓励他试验。由于布劳恩得到了深

5、有见识的父亲的呵护,他的灵性才没有遭致摧残而泯灭,终于在日后能将“探险1号”人造卫星送入航天轨道,还首次将人送上月球,而被尊为“航天之父”。由此可见,在孩子的好动爱玩中,不是正闪耀着许多创新的火花吗!二、敢想敢说,少有顾忌。“童言无忌”指的便是孩子敢想敢说,想什么就说什么,直言不讳,无所顾忌的那种天性。随着年岁长大,阅世日深,挫折多多,一方面可能是日趋“成熟”,但另一方面,岁月的风霜也会磨平个性的棱角,学会了“察颜观色”“话到嘴边留三分”,那种前怕狼、后怕虎,不敢想、不敢说的谨小慎微,这显然会极

6、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发扬。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激励孩子敢想敢说,大胆质疑,乐于发表独立见解。这从根本上关系到创新意识的培养。一位教师在课堂上导读《布衣元帅》(讲述徐向前元帅不居功自傲,始终保持革命者朴实无华的本色的课文)时,一位学生针对课文中的一帧照片说:“这照片上的徐向前元帅头戴铜盆帽,拿着手杖,身穿夹克,脚着皮鞋,很像个资本家,与课文中写的怎么不一样?”把党和国家领导人说成像个资本家,使全班同学一下子愣住了。教师却没有指责这位小朋友,而是从正面加以引导:“你说得很有道理,我们是不是可以写一封

7、信给编课本的叔叔阿姨,请他们换一幅和课文内容更一致的照片?”一方面又让大家思考:这照片上肯定是徐向前元帅,可我们能不能只从某个时候的“一身穿着”上去判别领导人是不是朴实无华呢?于是大家在热烈的讨论中统一了思想:不能。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宾、参加会议或出访游览,都应当穿着整齐、文明、有时代性。从照片的背景看,可能是徐帅在出访游览时拍的。三、生气勃勃,少有畏俱。孩子是最富有朝气的,“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没有很多的害怕、忧愁、担心和顾虑,总是快乐地拥抱人生、奔向未来。也许就是从这个意义上,使古希腊哲

8、学家亚里士多德发出石破天惊的感慨:“儿童可以做成人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不满足于唯一答案,而喜欢从自我的角度另求发现,这正是灵性的可贵体现。一位教师教《一夜的工作》这一课,学生提出质疑:作者写总理吃的“花生米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那花生米到底是增加了还是没增加?教师赞赏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请大家发表意见。于是有的说:“没有增加,课文中写得很清楚:‘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分量’。”有的说:“肯定是增加了,因为课文告诉我们送来的绿茶有两杯,花生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