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求》word版

《货币供求》word版

ID:33196417

大小:28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22

《货币供求》word版_第1页
《货币供求》word版_第2页
《货币供求》word版_第3页
《货币供求》word版_第4页
《货币供求》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货币供求》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货币供求(一)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理论研究的历史悠久,并且硕果累累。西方古典经济学“货币数量论”中费雪的交易方程式和庇古的剑桥方程式,就由商品价格与货币数量的关系角度,研究了货币需求问题;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流动性偏好论”,则可以认为是比较成熟的货币需求理论;现代货币数量论者弗里德曼,更是宣称货币数量学说不是有关产出、货币收入或价格水平的理论,而是货币需求理论,应该集中对货币需求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1.传统货币数量学说在西方古典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中,是把价值理论与货币理论分割开来的,他们认为货币对实物经济并不发生作用,因此在研究货币理论时的范围非常之狭窄

2、,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是货币数量论。(1)欧文·费雪的交易型货币数量学说。1911年,费雪撰写了《货币购买力》一书,提出了他著名的“交易方程式”:若用P表示价格水平,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T表示商品及劳务的交易量,则有MV=PT这样的关系式。在方程式中,他假定V是比较稳定的,T是可以预测的。因比物价水平P与货币数量M有直接的关系。他认为,货币数量M是最活跃的因素,它包括金银货币、银行券、自发纸币和辅币等。它会经常变动,并且是主动地变动,而物价则是主要的被动因素。只要M一发生变动,马上会反映到物价上来,引起物价变动。因此,交易方程式所反映的是货币数量决

3、定物价水平的理论。(2)庇古的余额型数量学说。庇古是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1917年他在英国《经济学季刊》上发表了《货币的价值》一文,提出并全面阐述了他的现金余额数量学说。文中提出的方程式被称为“剑桥方程式”,基本形式为:其中,Y为总资源(总收入),K表示总资源中愿意以货币形式保有的比重(相当于交易方程式中的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表示货币价值(即货币购买力,为物价指数的倒数);M表示名义货币供给,而则代表着真实货币需求。庇古认为,货币的价值由货币供求的数量关系决定;货币需求是以人们手中保存的现金余额来表示的,它不仅是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也包括贮藏货币

4、,这是剑桥方程式区别于交易方程式的关键所在,等式中的K就集中反映了这一思想。剑桥学派在解释K时,是指人们的持币量与其支出总数的比例。持有货币的比例越大,所需货币越多。然而,剑桥方程式与交易方程式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是为了说明同一个问题:商品价格和货币价值的升降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变化。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商品价格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例变化,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例变化。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论凯恩斯认为,在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下,货币供给要受到政策的制约,I面货币需求则主要受个人心理因素所左右。他是这样分析的:其中,保存货币即形成货币需求。

5、由于保存货币的方式可以获得流动性的好处,个人手中会保存多大比例的货币,就由对流动性的偏好程度所决定。因此,流动性偏好就形成了对货币的需求。凯恩斯认为,影响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动机主要有三项: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在这三个动机中,预防动机中的防备意外部分可归于交易动机,未能预测的机会部分可归于投机动机。于是,凯恩斯就把货币需求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交易需求,由获得的收入多少决定,即;二是投机(资产)需求,由利率的高低决定,即。这里,为交易需求,是国民收入Y的增函数;为投机(资产)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若用L表示货币需求,则有。其中:,。用图像来表示,有凯

6、恩斯认为,当利率降到某一最低点(如上图中的)时,货币需求会无限增大,些时无人再愿意持有证券,都愿意持有货币。即由于利率过低,“流动性偏好”就具有绝对性。图中对着的水平线,即为著名的“流动性陷阱”。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是建立在“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收入是短期资产”这两个假定之上,采用了大量的心理分析方法,并突破了西方经济学传统的货币理论研究范围,将货币作为宏观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变量和政策变量来研究,确实比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的研究层次更高。3.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50年代以后,凯恩斯学派的一些经济学家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7、主要体现在这样三个方面。(1)利率弹性问题。凯恩斯认为利率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具有决定作用、而对货币的交易需求不发生作用。而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鲍莫尔发现,交易性货币需求与投机性货币需求一样,对利率相当敏感。这就是鲍莫尔著名的“平方根定律”。他从管理科学中最适度的存货控制技术的研究出发,认为人们、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他们的经济行为都是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而从获得货币收入到用于交易,都存在一个时间差。在这段时间内为交易而形成的暂时闲置的货币,不一定持有现金,也可以存入银行的短期存款、包括购买,可以避免将货币闲置而使收益减少。这就存在着一个利率与变现费用的比较问

8、题。只要利息收入高于变现成本,人们就愿意将货币存入银行或购买存单,从而就减少了货币需求;反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