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蒸联合硫辛酸治疗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临床观察

中药熏蒸联合硫辛酸治疗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临床观察

ID:33198076

大小:4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22

中药熏蒸联合硫辛酸治疗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临床观察_第1页
中药熏蒸联合硫辛酸治疗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临床观察_第2页
中药熏蒸联合硫辛酸治疗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临床观察_第3页
中药熏蒸联合硫辛酸治疗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临床观察_第4页
中药熏蒸联合硫辛酸治疗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熏蒸联合硫辛酸治疗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药熏蒸联合硫辛酸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临床观察吴光秀况小璐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408000【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汽化熏蒸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采有中药熏蒸和硫辛酸治疗;对照组50例,单用硫辛酸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26例,无效4例,有效率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汽化熏蒸配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方便有效,治愈率高。【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药熏蒸;硫辛酸糖尿病

2、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本病临床特点为双侧对称,以四肢远端感觉障碍为主,尤以下肢多见,下肢多于上肢,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重要原因,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清楚,多认为是在糖代谢紊乱基础上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我院采用中药熏蒸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09年08月2010年05月住院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43-75岁,平均(55±6.3)

3、岁;病程平均(8±2.5)年;对照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44-72岁,平均(55±6.5)岁;病程平均(8±2.2)年。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2型糖尿病患者符合1998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及有以下症状之一即可诊断合并周围神经病变:①感觉功能障碍:感觉过敏、感觉减退、感觉异常、肢体麻木、闪电样或刀割样疼痛、针刺样疼痛或烧灼样疼痛;②运动功能障碍:腱反射/膝反射减退或消失;③肌无力或肌肉萎缩;④影像学检查未见异常。排

4、除严重肝、肾疾病及其他原因所致周围神经病变。1.3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在饮食、运动及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常规给予胰岛素和或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4.4~10.0mmol/L,血脂、血压高者给予降脂、降压治疗。对照组:给予硫辛酸注射液0.6g+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汽化熏蒸治疗。1.3.1主要成分:中药汽化剂,黄芪、桂枝、当归、白芍、红花、牛膝、独活伸筋草等1.3.2方法将蒸剂加入药盒用

5、清水调湿,放入蒸汽理疗机,将蒸汽机用蒸汽管连接到蒸汽桶上,使用最大档打开蒸汽机至蒸汽产生,患者双下肢置于蒸汽桶内,双足放在脚踏上,膝关节上面覆盖毛巾被,调节温度,熏蒸60min直至双下肢皮肤发红,全身微汗出为度。蒸疗后将蒸剂倒入盆内,加入开水500ml泡脚30分钟,用该药水每天泡3次。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1.4疗效标准显效:自觉症状基本消失或消失,浅感觉及肌腱反射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5ms以上;有效:自觉症状减轻,浅感觉及肌腱反射好转,肌电图神经传导速

6、度较前增加4ms以上;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无变化。1.5统计学方法:数据均用均数标准误(x±s)表示,组内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2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两组肌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2)表1两组疗效比较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5020(40%)26(52%)4(8%)92%对照组5016(32%)27(54%)7(14%)86%与

7、对照组比较:P<0.05表2两组肌电图疗效比较(x±s)(m/s)组别例数正中神经腓神经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5048.20±4.1453.58±4.2137.76±4.1049.12±4.12对照组5048.12±4.2149.78±4.1438.66±4.1740.68±4.28与对照组比较:P<0.013.讨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率高达50%~60%,其发生与糖尿病病程有关,随着年龄老化其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引起DNP的主要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8、。有血管、代谢、神经营养、自身免疫和炎症因子等多因素参与。近年来则有不少证据提示血供不足是引起DNP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能与血脂、血流动力学伴发营养障碍和维生素缺乏有关,血管内膜的损伤,血管管壁增厚,血管腔变窄,使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导致神经微循环的障碍,末梢神经供血供氧不足,周围神经组织营养不良,节段性脱髓鞘及轴突变性及神经因子的减少,是发生DNP的重要机制[1-2]正因为DNP的机制不明,目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用单一方式治疗效果不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