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推进##高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ID:33209283

大小:54.8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22

推进##高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_第1页
推进##高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_第2页
推进##高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_第3页
推进##高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_第4页
推进##高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推进##高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推进###高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首度被写入五年规划,在即将展开的新一轮发展中,生态文明建设必将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高新区作为国家级高新区,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载体,倒逼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是当前亟需研究的课题。一、###高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高新区自1996年建区以来,以高端产业引领、基础设施助力、绿化建设添亮、科技创新驱动、环保严格管控为手段,有效突破了资源环境

2、瓶颈,认真落实相关环保政策。2009年,园区获得江苏省“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称号;2014年,成功通过“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级现场验收;2015年,园区发展规划环评获环保部批复。(一)严格环境监管,全程防控污染。自南区开发以来,园区始终坚持生态发展理念,牢牢把握环境保护这个“紧箍咒”,着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设施配套到位;大力强化项目源头控制,确保项目符合要求;加力推进管控措施落实,确保企业全过程监管。尤其是开展创建以来,更加注重产业链招商和绿色招商,强化对企业的全过程监管,努力实现园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园区以三大主导产业为核心,不断加大择商选资力度,提高引资质量

3、和水平,鼓励引进资源能源消耗少、污染排放量低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太湖流域建设项目管理相关要求,对资源能源消耗高、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污染物排放量大、环境风险大的项目实施更高标准的一票否决,从源头上控制污染。自创建工作启动以来,累计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近50个,涉及投资金额近3亿美元。(二)绿色循环发展,构建生态链条。一方面,通过“点”上突破,着力构建园区企业“小”循环。以企业为主体,积极引导企业从产品设计、原料选用、工艺控制、厂房建设等不同层面贯彻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生态理念,切实降低企业本身的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另一方面,坚持“线”上延伸,着力构建园区“中

4、”循环。随着近年来园区内新能源、新光源产业的加速发展,考虑到此类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园区区主动为区内新能源产业发展寻求环保出路,投资建设了再生水厂,让废水经处理后回用至园区企业,目前,已有5家企业接入。园区企业间通过再生水厂的链接,既扮演了“生产者”,又成为了“消费者”,减少了废水的排放,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三)落实节能战略,引领低碳实践。建筑与基础设施的能源消耗与工业相比不分伯仲,作为江苏省低碳示范区试点单位,园区将生态创建工作与低碳示范区建设有机结合,以加快实施绿色转型为主要方向,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建设工作,从园区的基本面有效降低非创建统计口径的能耗、物

5、耗。太阳能光伏发电园区主要工业厂房全覆盖,利用共计43.4万平方米的企业屋顶进行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年发电量约3446万KWh,节约标煤4000余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近百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3.4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约45吨。以绿色建筑为抓手,积极倡导建筑绿色节能;重视低碳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LED路灯替代,建设大型电动汽车充电站,引进纯电动汽车,建设太阳能公交候车亭,对公交站台的灯箱进行了LED改造;快速公交系统、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建设、公共租赁自行车投放,使得园区居民与企业员工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二、###高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一)园区产业结构有待升

6、级。园区地处上世纪80年代初乡镇工业典范——“苏南模式”的发源地,乡镇企业较多,虽然园区由北区拓展到南区后,不断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但是仍有少部分的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传统企业存在,落后产能、落后工艺有待升级,产业循环闭路并未形成,产业之间的资源互相利用率和交换度较低,工业生产形成的废弃物并没有在内部得到充分的利用和消化,大部分仍然是以排放的形式对外输出。(二)园区企业环保意识薄弱。园区企业大部分的“一把手”越来越关注环保,对环保设施的升级改造持积极主动态度,然而部分企业环保意识相当薄弱,对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一点都不了解,即使多次通知他们参加环保会议、环保专题培训等活动,

7、他们也只是口头答应参会,实际无人到场,发现问题亦不整改,还有部分企业只有在申报专项资金、新三板上市、银行贷款时,方才办理环保手续。(三)园区环境管理不够精细。园区企业环保专业队伍的人员配备、技术装备、现场处置能力不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园区虽为入驻企业建立了详尽的纸质环保档案,但缺少统一规范的环境基础信息库,缺乏远程监控、预警分析、应急指挥等高科技手段的应用,监管能效不足;另一方面,大部分企业都没有自身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只有少部分重点企业建立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