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教育在新课标教程中的渗透

环保教育在新课标教程中的渗透

ID:33213949

大小:60.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22

环保教育在新课标教程中的渗透_第1页
环保教育在新课标教程中的渗透_第2页
环保教育在新课标教程中的渗透_第3页
资源描述:

《环保教育在新课标教程中的渗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环保教育在新课标教程中的渗透作者:吴辉群单位: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第二中学联系电话:13870185631在工业发展带给人类物质文明的同时,工业废水、废渣、废气的排放,化肥、农药的利用,污染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危害人类的健康,阻碍了工农业及科技的发展。人类要生存,就必须保护好自然环境。在化学教学中应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传授化学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联系环境保护的知识,将环境保护的知识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一、结合

2、化学实验,增强环保体验。为了教育学生,强化环保意识,在化学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护环境。为了做好环保教育工作,作为化学教师平时应多收集、积累环保信息和先进科技成果,把收集到的材料自然渗透到教学中,使化学教学更为生动活泼,紧密联系实际。其次:为了改进实验教学,在制取一些有毒物质(气体、液体)时,要不断改进实验装置,尽量避免气体外逸或液体泄漏。对有害尾气要增加吸收或转化装置,不能任意排入大气中。再则:在实验教学中,经常向学生介绍常用化学试剂的有关性质、

3、贮存和使用知识,以及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在实验操作中,教育学生按要求进行操作。演示实验中强调尾气的吸收处理,体验环保。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重视环保教育,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在进行化学实验时,不断改进化学实验,尽可能采用微型化学实验,这样不仅节约了药品,同时减少废液,废渣,和有害气体的产生;实验后的废液,废渣尽可能回收利用;若不能回收利用的,则应倒在规定的地方,以便清理。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环保问题,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使学生受到直观的环保教育。二、紧扣教

4、材内容,渗透环保意识。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保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进程中,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如:氧气、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等内容时,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学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在教学中向学生系统介绍危害人类生存环境的臭氧空洞现象、温室效应、酸雨等相关信息,使学生受到环保教育。31、学习完“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之后,结合选学内容“臭氧”,向学生介绍“臭氧层空洞现象”。臭氧分子是由三个氧原子构成,因其有特殊的气味而得名。

5、臭氧在大气中非常稀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臭氧存在于大气层上部距地面20—25公里得平流层中。如果把臭氧全部集中成为单一层,折合成标准状态。臭氧层的厚度平均只有30毫米,比起大气层似乎是微不足道,但它对地球表面生物体的保护作用确是十分重要的,紫外线在穿过大气层时几乎被臭氧吸收。如果臭氧层大量损耗,其吸收紫外线辐射的能力大大减弱,使紫外线明显增加,受到较强紫外线辐射可引起白内障。“臭氧层空洞”的罪魁祸首是氟利昂,它在大气中分裂并释放出一氧化氯,把大量的臭氧催化成氧气,使之失去吸收紫外线的能力。氟利昂广泛存在于

6、空调、冰箱等使用的制冷剂中。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学生做一名爱护臭氧层家庭小主人,使用无氟冰箱。2、在学习完“煤和石油”之后,结合二氧化碳的循环,向学生介绍“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使地球现有的植物转化不了这么多的二氧化碳,多余的二氧化碳便滞留在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在白天强烈地吸收红外线,而晚上二氧化碳便阻止热量逸散出去,结果热量便聚集起来,反过来加热地球,地球便由此更热。将导致地球表面温度上升,极地冰川融化,海平线上升,淹没沿海城市。因此要开发新型能源和再生能源,如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

7、汐能和核能,积极参与到各项绿化工程中去,从而防止全球变暖。在教学中渗透“低碳生活”。如及时关电脑:统计数据显示,家庭中75%的用电都耗在使电视、电脑和音响等保持待机状态上。平均一台台式电脑每天耗电60至250瓦。如果一台电脑每天使用4小时,其他时间关闭,那么每年能减少83%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多乘公交车:交通产生的二氧化碳占温室气体排放量30%以上,减少此类排放量的最好办法之一是:乘坐公交车。种一棵树:消耗二氧化碳的能手就是树木。3、学习完“燃烧和燃料”知识后,向学生介绍有关酸雨的知识。“好雨知时节,当春

8、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淡烟疏雨在杜甫眼中美不胜收,然而现在世界的许多地区飘飘洒洒的,不是滋润万物的甘露,而是危害环境的酸雨。酸雨对全球环境生态系统是一种典型的毒杀。当江、河、湖、海的PH为6.5时,水生生物会受到损坏;降到6.0时浮游生物就难以生存;降到5.5时,鱼类开始死亡;到4.5时,几乎所有的水生物都会死亡。酸雨使土壤酸化,造成农作物减产;酸雨对建筑物直接产生化学腐蚀;酸雨还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酸雨怎样形成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