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视角探析日本大学与城市的互动关系

从历史视角探析日本大学与城市的互动关系

ID:33252206

大小:61.8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22

从历史视角探析日本大学与城市的互动关系_第1页
从历史视角探析日本大学与城市的互动关系_第2页
从历史视角探析日本大学与城市的互动关系_第3页
从历史视角探析日本大学与城市的互动关系_第4页
从历史视角探析日本大学与城市的互动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历史视角探析日本大学与城市的互动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历史视角探析日本大学与城市的互动关系-高等教育学论文从历史视角探析日本大学与城市的互动关系张臻汉张海英张彦通摘要:日本大学与城市互动关系的变迁源自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因素,大学社会责任是二者关系发展的重要脉络,随着城市化进程提升,大学社会责任发挥程度深化,促进大学与城市的互动日益紧密;战前政治上的“国家主义”导致大学与城市淡泊疏离;战后城市化复苏期,政治民主化和教育改革促使大学与城市“接轨结合”;城市化成长期大学与城市以“匹配相生”而呼应,促进日本经济腾飞;城市化成熟期大学发挥自身特质形成对城市的“引领融合”。日本大学与城

2、市的互动关系对我国的启示在于,大学应充分发挥社会责任,从定位到布局、层次及学科结构与城市需求相契合,促进城市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政府和社会应引导资源的优化配置,促使大学与城市良性互动、共赢共进。关键词:日本;大学;城市;互动关系中图分类号:G64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10(2015)04-0026-07收稿日期:2015-04-08作者简介:张臻汉(1972-),男,甘肃靖远人,工程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从事高等教育政策、比较高等教育研究;张海英(1958-),女,山东海阳人,北京航

3、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副所长,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张彦通(1963-),男,山西榆次人,国务院参事室参事业务司司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高等教育规划与政策研究;北京,100191。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备受关注,新型城镇化是中国长期国策,就高等教育或城市化的专业研究层出不穷,但将二者结合的并不多。城市是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的集合体,是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载体,是人类社会经千百年变迁延伸至今的客观现实;现代城市化以产业升级为核心,城市发展需要人才、技术和管理,也需要有潜质的消费群体。高素质人才和前

4、沿知识源自大学,大学成为城市化不可或缺的支撑,大学为城市培养人才,并通过科研、文化等服务于城市。目前我国大学与城市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脱节,大学生“就业难”与城市用人单位“人才荒”并存的现象屡见不鲜,原因之一在于大学并未充分实践自身社会责任,大学与城市之间缺乏有效、良性的互动。大学社会责任发挥的程度,影响大学与城市互动的深度。大学职能主要是教学、科研和服务,大学的社会责任应在于培养人力资源,并以科研成果转化和文化交流等服务于社会,大学通过提高市民素质、改善文化环境、促进就业、助推和谐社会等方式,在现代城市承担深层次社会责任。正如博

5、克(DerekBok)所认为,大学作为特定的文化机构和准公共教育组织,对现代社会承担重要社会责任,当大学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大学应在学术功能和非学术功能范畴内对社会需求做回应、做贡献,同时也要坚持自身学术原则[1]。日本的高等教育和城市化都属于后发赶超式发展,既有经验也有教训,对同属后发国家的我国而言,研究日本大学与城市的互动关系,值得在新型城镇化中借鉴。本文分四个历史阶段,主要以大学社会责任为脉络,从日本大学的理念、结构、改革发展等落笔,结合日本的国家社会历史背景,通过分析大学在日本城市化各阶段的作用和社会责任发挥,来探究其大

6、学与城市互动的特征和机理。一、战前城市化初始期的“淡泊疏离”阶段(1868-1945)二战结束前(1868-1945),日本大学与城市都被“国家主义”主导,二者缺乏互动,相互联系被弱化,二者关系淡泊疏离。城市化处于初始阶段,甚至因战争停滞。大学服务于国家主义,战争期间更被军国主义所裹挟,教育被纳入“战时统制”体系。日本政治处于高度集权,国家被政客、军人和财阀所构成的利益共同体所把持,政治与军事、经济相黏合,大学在承担社会责任时力不从心,处理与城市的关系时颇为无奈,知识分子在政治军事经济力量的博弈中势单力薄,大学理想被压抑和扭曲。

7、战前日本大学与城市的互动关系特点是各自独立,鲜有互动,堪称处于“冰河期”。大学与城市皆被捆绑在军国主义战车上,其资源都围绕国家主义配置,大学的使命、学科等与城市并不关联,大学社会责任难以发挥,二者都随国家政治军事形势起起落落,无法沿着大学逻辑和城市演进规律有序发展,至日本战败时,大学与城市都遭到重创而停滞甚至倒退。战前是日本城市化的史前期,城市及其人口数从1898年的52个和1439万人,到1918年上升至79个和3102万人,城市化率在1940年为379%,1945年战败时跌至279%[2];随着战败,大学体系也瘫痪崩溃。

8、政治因素是其主因,作为身居岛国的后发国家,近代日本内部资源匮乏、技术落后,外部面临发达国家列强的竞争威胁,统治者选择了国家主义战略,以集中资源求得迅速发展,贯彻明治维新推行的“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方针。战前日本大学的使命不是服务于城市社会,而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