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因理论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归因理论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ID:33257759

大小:59.3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23

归因理论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归因理论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归因理论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3页
归因理论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4页
归因理论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归因理论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归因理论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归因理论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广东省广州市南武中学谢少珺【摘要】初中学生在日常化学学习中,经常会就其成绩的好坏寻找原因,学生对原因的探寻会对他们采取何种应对措施产生重要影响。归因理论解释了学生对成功和失败不同类型的解释:首先是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如能力属内部归因,运气属外部归因;其次是稳定归因和不稳定归因,如能力是稳定归因,努力是不稳定归因;再次是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如努力是可控制归因,运气是不可控制归因。探索运用归因理论指导教师的化学教学实践,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词归因理论;初中化学教学;学习动机;激励方法中

2、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3-0082-02一、前言化学作为中考必考科目,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但初中化学的课程安排只有初三一学年,时间较短,很多学生在提到化学时,都感到茫然和无助,总觉得化学很难,不知道怎样才能学好化学,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对化学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对化学教师而言,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熟悉教学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心理学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主学习能力。二、归因理论归因理论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国内的教育学者就不同的归因对于学生学习动机及学习成绩的影

3、响进行了研究。一个学生获知考试成绩后,首先对成绩作出“好”与“坏”的判断,继而试图寻找根源,这就是归因过程。在归因过程中,学生经常会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这次我为什么会考好(不好)?”“我的学习能力会比别的同学强(弱)吗?”“为什么我的化学总考好(不好)?”“是不是我更加擅长理(文)科学习?”等等。归因理论解释学生对结果的归因过程会对他们采取下一步行动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甚至对个人的成长也影响巨大,其中包括产生一系列的情感反应,如:愤怒(当把失败归因于运气时),内疚或羞愧(当把失败归因于努力程度时),挫败感(当把失败归因于能力时),自尊和自信(通过努力取得

4、成功会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感觉,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归因即归纳原因,主要指从行为的结果阐述其原因的心理过程。国内的研究者张淑华对归因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归因是人们为某种结果提供他们的原因性解释”。根据归因指向不同,可分为外归因、内归因和内外相结合的归因:外归因是指向外部的,根据影响人行为的外部条件进行的归因,如题目难度、运气等,认为外部条件是行为或结果的主要原因。内归因是根据内部条件,如人的个性品质、情感、能力、努力程度等,认为内在条件是行为或结果的主要原因。内外相结合的归因是既考虑内部条件又考虑外部条件而进行的归因。比如,一个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如果

5、他认为取得好成绩是因为本次试题比较容易或是碰巧运气好,那就属于外部归因;如果他认为取得好成绩是因为自身学习刻苦,学习能力有了提高,那就属于内部归因。三、利用归因理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思考和一些做法归因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积极的归因能激发学习动机,而消极归因则相反。在当前的学校教学中,填鸭式的授课、超负荷的作业、马拉松式的复习、频繁的考试,严重忽视了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也导致不少学生失去学习的耐心。那么,如何根据化学教学内容和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引导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呢?笔者在初中化学的教学实践中,尝试利用

6、归因理论,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下就是笔者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归因理论的一些做法和体会:1.抓住思维兴奋点,避免消极的外部归因。初中化学教材对于学生而言,除了有生动有趣的实验活动,也有抽象难懂的理论原理。应重视学生对于学习不同课型化学课的归因方式,利用模型、图像、动画、文字和声音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学好化学的积极内部归因。案例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第二课时——离子的形成学习中学生常有如下表现:①觉得这种课型没有有趣的实验可看,容易走神,并将此归因于课程的枯燥无味;②认为离子的形成难以理解,习题难度大,并将此归因

7、于知识点太过抽象;③只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会举一反三,并将此归因于自身理解能力不足。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运用归因理论制定相应对策:①提供钠(Na)与氯气(Cl2)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钠(NaCl)的实验视频,作为本节课的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对微观粒子枯燥无味的消极外部归因转变为希望学习微观粒子相关知识的内在需求。②利用模型图和动画演示,解释离子的形成过程,邀请学生到讲台上自己用模型图演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对微观粒子没有感性认识而不想深入学习的消极外部归因。③例题的讲解,由教师引导,学生个别回答,教师分步分析,全班一起学习。设

8、计例题的变型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推选组内代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