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问题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议问题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ID:33260383

大小:109.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2-23

浅议问题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浅议问题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浅议问题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_第3页
浅议问题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_第4页
浅议问题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问题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议“问题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关注细节、提高效率”系列之一有位学者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这里既提出了问题设计问题,也提出了启发和组织学生作答的问题。强调了问题教学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有资料证明,提问在教学中的应用频率仅次于讲述法,居第二位。可见,提问和引导学生作答(还应包括激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指导他们解决问题——“问题教学”)这一课堂教学细节是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一、关于“问题”1.什么是“问题”?《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要求回答或

2、解释的题目”,那么,“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是否就构成了“问题”?事例:一教师在讲完商鞅变法一目后问:同学们对商鞅变法的内容清楚不清楚?答:清楚。问:好,那么商鞅变法的实施对秦国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生思考后作答(略)。这个事例中,教师提问了两次,这两次是否都是问题?为什么?美国创造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每当你碰到不进一步作心理上努力就不能有效地应付的情况时,你就遇到了问题。”“当你需要组织新的信息,或以新的方式运用已知的信息项目以解决问题时,你就碰到了问题。”相对《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吉尔福特似乎更精确地揭示了“问题”的

3、本质。以此观点分析:老师的第一问属于一般性的询问,老师的第二问学生显然“不进一步作心理上努力就不能有效地应付”,或学生“需要以新的方式运用已知的信息项目以解决”,这应该属于“问题”。“不进一步作心理努力”就能解决的决非“问题”,或者说,不具有思维性的所谓问题就不能称之为“问题”的观点,应该成为我们在追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中的共识。换言之,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在“问题教学”的过程中,多关注问题的思维含量,要精心设计“真问题”(20具有一定思维含量,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进而能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的问题),在组织

4、学生作答(讨论)或激励学生提出问题时,尽可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有效思维。2.问题的品质-----“好问题”与“坏问题”。而对于问题,陶行知先生通俗而又诙谐地说:“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从问题的品质上看,我们可以把问题分为“好问题”(真问题)和“坏问题”(假问题?)两大类。“好问题”(陶行知认为“问得巧”的问题—真问题)的主要特征是:(1)围绕着教学的重点提出问题,使问题的提出与解答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2)提出的问题是明确而具体的,便于使学生领会要求;(3)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

5、进行探究;(4)问题有一定的疑难性,能够调动、引发学生积极思考;(5)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又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经过努力是可以回答的,等等。“坏问题”(陶行知认为“问得笨”的问题—不少属于假问题:几乎没有思维含量,不能激发学生求知和进一步思考的欲望,简单、随意)的主要特征:(1)没有疑问意义,即对学生没有学习上和认识上的作用。如“对不对啊”、“是不是啊”、“好不好啊”之类的提问-----典型的假问题;(2)题意笼统,使学生抓不住答案的要点,甚至不知道怎么回答,如问学生:“鸦片战争的后果是什么?”这是要问签订了《南京

6、条约》呢?还是问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还是两者都要问?学生在思考问题的答案之前,先要猜清楚问的是什么;(3)题目过大,涉及到的内容过多,学生难以把握。如:“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情况。有谁能告诉我,公元10世纪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背景、规模和特点是什么?”就显得跨度较大、也较笼统,让学生难以回答。。(4)为难学生的问题,即教师专问学生不知道的事情,等等。1不是问题,2、3应属于设计意识和设计技能不高的问题,4似乎应该属于教育观问题。203.问题的类型和层次历史教学中提出问题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

7、封闭性问题:是源自于历史学科的知识,故也可以称为知识性的问题(这儿主要指课本上明确书写的)。一般来说,知识性问题是有现成的、固定的答案,所以也称之为封闭性问题。对于这种问题,学习者大多只需要回忆某些知识点即可。封闭性问题主要有单纯记忆性问题和简单总结运用性问题。其学习能力主要属于识记层次和简单运用层次。(1)单纯记忆性的问题。使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历史知识,例如:秦统一中国的时间?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等等。(2)简单的总结性的问题,让学生概括所学的知识内容,例如:“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8、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说,围绕课标和教材重点,适时设计些封闭性的问题,及时巩固学生的基础历史知识,是发展学生历史思维的基础。(二)开放性问题:是围绕着对历史的看法,故可以称为认识性的问题。认识性问题的答案可能是多样的、发散的,因此常常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甚至有些问题只是让学生表达出他们的感觉,所以也称之为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