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学具学数学的操作方法

运用学具学数学的操作方法

ID:33264190

大小:66.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23

运用学具学数学的操作方法_第1页
运用学具学数学的操作方法_第2页
运用学具学数学的操作方法_第3页
资源描述:

《运用学具学数学的操作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运用学具学数学的操作方法-校长管理论文运用学具学数学的操作方法刘中强一、通过学具操作,激发儿童兴趣对于儿童来说,动手既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心理需求。根据教学内容,精心组织相关的动手操作活动,能唤起学生潜在的动力,使他们对学习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角的分类”时,老师让学生做一个活动角,转动其中的一条边,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学生边玩活动角,边学习角的分类的知识,形象、生动、有趣,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二、通过学具操作,发挥主体作用运用学具是一种实际操作,用学具学数学,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按照老师提出的问题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并做出相应的回

2、答,这样就可以促使学生投身于学习活动之中,主动地思考问题,自觉地站在主体位置上。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数图形的方格数引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与长方形的宽分别相等,面积也相等。最后,利用转化的方法,通过学生操作,两人一组用“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分析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三、通过学具操作,明确数量关系小学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巧妙地运用学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表象,有利于学生理解数量关系。例如:教学“小明有8朵红花,5

3、朵蓝花,红花比蓝花多几朵?”时,可以引导学生用学具盒中的圆片摆一摆。第一排摆8个,表示8朵红花;第二排摆5个,表示5朵蓝花。然后比一比,第一排比第二排多几朵?第二排比第一排少几朵?从而使学生理解从8朵红花中去掉与蓝花同样多的5朵,就是红花比兰花多的朵数。四、通过学具操作,促进思维发展学具操作能帮助学生抽象数学知识,形成概念,促进思维的发展。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一课中,我充分分析教材特点,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学具、自主探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第一种:利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重叠在一起,然后绕任意一个顶点(例如C点)按逆时针旋转180。,再沿着CA边向左上平

4、移,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原来三角形的底,高就是原来三角形的高,拼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原来三角形面积的2倍,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第二种:沿着三角形ABC高的一半作底边BC上的平行线DE,剪下三角形ADE,绕E点顺时针旋转1800,也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底也是原来三角形的底,高却是原来三角形高的一半。我们已经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那么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底×高÷2。在教学中,要更好地发挥学具操作的作用,还应注意以下三点:1.把握好学具操作的时机学具操作可以在学习新知识前进行,目的是让学

5、生获得感性知识;也可以在学习新知识中进行,目的是使学生理解、掌握教学内容,突破教学难点;还可以在学习新知识后进行,目的是验证、巩固和内化所学的知识。2.在学具操作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在学具操作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有效的观察,然后再进行合理的科学分析,进而进行综合、概括,直至形成概念。这样就改变了过去那种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学生经历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对知识的感知是深刻的,理解是透彻的,掌握也就是牢固的。3.学具操作与语言训练相结合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因此要注重操作活动与语言训练相结合。教师可以采用提问或同桌学生互说的方式,让学生口述操作的目的、

6、方法、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在叙述操作的过程中,有时学生的语言不科学、不严密,要帮助纠正,使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作者单位:江苏东海县海陵路小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