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检测题(一)

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检测题(一)

ID:33265075

大小:34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23

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检测题(一)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检测题(一)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检测题(一)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检测题(一)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检测题(一)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检测题(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历史必修一综合检测题(一)一、选择题1、“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庭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2、“我们的统治刚建立,基础不稳。山东有强大的部落盘据,前朝人民也不是心悦诚服。因此,你们背负重大使命,要带领族人到东方建立邦国,共同奋斗,以维护统治权。”基于此认识该朝实行的制度有()A.宗法制——分封制B.三公

2、九卿制——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察举制D.三省六部制——科举制3、《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从这段材料所获得的最全商、最准确的信息应是()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B.诸侯同之间为争夺人口和土地互相厮杀C.分封制动摇,奴隶制度趋于崩溃D.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4、《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5、钱

3、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A.唐朝设政事堂B.元朝设中书省C.明朝废除宰相制D.清朝设军机处6、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它不仅有一套垄断和管理体系,而且有一套完备的调节系统,如防止皇帝决策失误的“封驳”制度、为防止宰相专权而实行的“合议制度”、为防止官员不忠和腐败的“监察制度”等。有人认为这些是世界其它文明绝无仅有的“原创性”国粹。文中提到的三个制度最明显地对应于:A.唐朝中

4、书省,明朝的六部,宋朝的通判B.唐朝门下省,清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宋朝的通判C.汉朝的内朝,清朝的军机处,秦朝的御史大夫D.明朝的内阁,宋朝的二府三司,元朝的行中书省7、下列三幅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A.《多样性的政治文明》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C.《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称:“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材料表明罗马法A.巩固罗马的统治,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B.是私有制

5、社会法律的总结,推动法学研究C.促进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D.为近代欧洲大多数国家的立法奠定了基础9、某中学一历史研究小组对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进行研究,有同学提出“8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的君主宪制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对这一问题,有四位同学产生了争议,你认为最正确的回答是A.甲同学:皇帝和帝国宰相掌握行政大权B.乙同学:联邦议会权力较大,帝国议会权力较小C.丙同学:行政机构权力大,立法机构权力小D.丁同学:行政机构控制了立法机构10、《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

6、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A.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11、“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外国政府“庇护”在华外国人所依据的主要是()A.永久居住权B.海关管理权C.领事裁判权D.片面最惠国待遇12、中日双

7、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火向济远轰击。”这说明A.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B.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13、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毁/青岛问题之力

8、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A.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B.外争国权,内除国贼C.北洋政府逮捕了大批学生D.青岛问题得以解决14、孙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