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考哲学常识复习的几点看法精选

对高考哲学常识复习的几点看法精选

ID:33308694

大小:122.0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9-02-24

对高考哲学常识复习的几点看法精选_第1页
对高考哲学常识复习的几点看法精选_第2页
对高考哲学常识复习的几点看法精选_第3页
对高考哲学常识复习的几点看法精选_第4页
对高考哲学常识复习的几点看法精选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高考哲学常识复习的几点看法精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对99年高考哲学常识复习的几点看法华中师大—附中王铁松一、坚持两个统一,把握《哲学常识》知识结构体系   《哲学常识》(93年版教材,下同)以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即人怎样认识和改造世界)为主线展开的,强调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相统一的学说。《哲学常识》的每一课内容,先分析客观世界是怎样的;然后分析人的自身又是怎样的,人应该怎样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规定自己认识和改造的活动。这样就把世界观与方法论有机地统一起来,把客观世界是怎样与人们应该怎么做统一起来。   而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联结主观与客观的媒介,认识世界和

2、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人们的实践过程。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的基本途径是实践。复习中,必须以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作为逻辑起点,以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坚持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为主线,建构《哲学常识》知识网络体系。只有从宏观上把握了《哲学常识》的知识网络体系,并从这个网络体系中准确理解和掌握书中的每个基本观点及这些基本观点的内在联系,才能够综合运用这些基本观点和方法,全面正确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第一、二课主要从物质与意识何为第一性的角度,揭示世界的本质,从总的角度说明人应该怎样认识和改造世界,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这一部分内容通常称

3、为辩证唯物论。   第一课主要讲物质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的万事万物其存在与发展都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是第一性的东西;意识(各种认识、理论以及价值观、人生观、理想等)都是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反映,是主观的,相对于物质世界来讲,是第二性的。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不同性质的意识对客观事物起着不同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做到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哲学常识》的2-9课,从不同的侧面要求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第二课讲客

4、观事物是有规律地变化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人的主观具有能动性,人能够在实践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因此,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做到实事求是。   第三、四课主要是在揭示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状态和规律,说明人应该怎要根据事物的状态和规律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提出了方法论的要求。这一部分内容通常称为唯物辩证法。   第三课主要讲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着的事物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复杂事物的矛盾有主次之分,同一矛盾的双方有主次之分。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必须坚持矛盾的观点和矛盾分析的方法,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坚持具体问题具

5、体分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   第四课揭示了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状态、途径;要求人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坚持内因和外因的统一、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第六、七、八课主要揭示人类社会的存在、发展的状态和规律,揭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说明个人应该怎样认识和改造人类社会(客观世界),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到主观(理想、人生观、价值观)与客观(社会存在、发展的状态、规律)相符合。这部分内容主

6、要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和世界观与人生价值观的统一。   第五、九课主要从人的认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揭示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说明人应该怎样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一方面,客观事物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反映到人的头脑中来,形成主观认识,认识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发展和实践发展而变化发展;另一方面,人的主观认识只有通过实践作用于客观事物,即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这部分内容通常称为认识论,是坚持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认识论。   总之,《哲学常识》从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入手,阐

7、述了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阐述了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第一至四课主要从自然界的角度,第六、七、八课主要从人类社会的角度,第五、九两课主要从人类思维的角度,分析了整个世界的本质以及存在和发展的状态和规律,揭示了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坚持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坚持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运用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分析重点热点时事   (一)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   1978年12月18日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