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两首》同步测试

《李商隐诗两首》同步测试

ID:33329198

大小:599.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2-24

《李商隐诗两首》同步测试_第1页
《李商隐诗两首》同步测试_第2页
《李商隐诗两首》同步测试_第3页
《李商隐诗两首》同步测试_第4页
《李商隐诗两首》同步测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李商隐诗两首》同步测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7李商隐诗两首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鉴赏:李商隐是唐代咏物诗的大家,他的咏物诗大多托物寓慨。这首诗表面写蝉,实际上是写自己。首联闻蝉鸣而起兴。蝉在高树吸风饮露,所以“难饱”,由“难饱”而引出“声”来,所以哀中又有“恨”。但这样的鸣声是白费,是徒劳,因为不能使它摆脱难饱的困境。这是说,作者由于为人清高,所以生活清贫,虽然向有力者陈情,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最终却是徒劳的。颔联从“恨费声”里引出“五更疏欲断”,用“一树碧

2、无情”来作衬托,把不得志的感情推进一步,达到了抒情的顶点。“疏欲断“既是写蝉,也是寄托自己的身世遭遇。就蝉说,责怪树的“无情”是无理;就寄托身世遭遇说,责怪有力者本可以依托荫庇而却“无情”,是有理的。咏物诗既以抒情为主,所以这种无理在抒情上就成了有理了。颈联,抛开咏蝉,转到自己身上。作者在各地当幕僚,是个小官,所以称“薄宦”。经常在各地流转,好像大水中的木梗到处漂流。这种不安定的生活,使他怀念家乡。更何况家乡田园里的杂草和野地里的杂草已经连成一片了,作者思归就更加迫切。尾联“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

3、清”,又回到咏蝉上来,用拟人法写蝉。“君”与“我”对举,把咏物和抒情密切结合,而又呼应开头,首尾圆合。蝉的难饱正与我也举家清贫相应;蝉的鸣叫声,又提醒我这个与蝉境遇相似的小官,想到“故园芜已平”,不免勾起赋归之念。页脚(限时15分钟)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琴弦  船舷  玄奘  炫耀B.蝴蝶通牒碟片堞墙C.沧海苍茫粮仓怆然D.晓筹田畴踌躇祷告解析:A项,xián,xián,xuán,xuàn;B项,全都读dié;C项,cāng,cāng,cāng,chuàng

4、;D项,chóu,chóu,chóu,dǎo。答案:B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罔然。B.空闻虎旅传霄柝,无复鸡人报晓筹。C.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筹。D.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解析:A项,罔—惘;B项,霄—宵;C项,筹—愁。答案:D3.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外徒闻更九州 徒闻:空闻,指没有根据的传闻B.无复鸡人报晓筹 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代指时间C.只是当时已惘然 惘然:迷惘,茫然D.他生

5、未卜此生休 卜:占卜解析:D项,卜:预料。页脚答案:D4.下列各句中对《锦瑟》一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大意是,一晃我年已半百,回忆已逝的青春年华,不禁百感交集。B.颔联写诗人自己曾有过像庄周梦蝶那样美好的追求,可如今只能把自己的爱心像望帝那样托付给杜鹃。C.颈联诗人回想往事禁不住眼泪如珠地流下,往事如蓝田玉山上的缕缕玉烟依稀可见。D.《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最负盛名,诗题“锦瑟”是用篇首头两个字,全篇是一首咏物诗。解析:D项,“全篇是一首咏物诗”有误,本诗不是咏物诗,是以篇首

6、二字“锦瑟”作为标题的摘字体无题诗。答案:D5.下列各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生活在朋党斗争十分激烈的唐中叶后期,一生不得志,没有任过重要官职,四十五岁死于郑州。B.李商隐的主要成就在诗歌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优秀的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600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C.《锦瑟》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其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给人迷惘的感觉。D.《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他通过对

7、史实的描述和对比,把罪责归给了杨贵妃,为唐玄宗辩护。解析:D项,《马嵬(其二)》一诗并不是把罪责归给杨贵妃,为玄宗辩护,相反这首诗讽刺了玄宗荒诞误国不能使自己的爱情长久。答案:D页脚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挑衅/悻然 牌坊/染坊 踉跄/琳琅满目B.绯红/王妃 栏杆/枪杆 炫耀/头晕目眩C.骁勇/嚣张 投奔/奔跑 挟持/汗流浃背D.赚钱/撰写 混浊/混合 撩拨/烟熏火燎解析:A项,xìn/xìnɡ,fānɡ/fánɡ,liànɡ/lánɡ;B项,fē

8、i,ɡān/ɡǎn,xuàn;C项,xiāo,bèn/bēn,xié/jiā;D项,zhuàn,hún/hùn,liáo/liǎo。答案:A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对于网络“新成语”,人们毁誉参半:赞成的人觉得它源于生活,反对的人认为它毫无美感。国家语委相关人士曾指出,我们要关注、规范网络语言,但也不必把它看成洪水猛兽,因为它毕竟是一个特定区域里、特定对象之间的交流工具。就目前来看,网络“新成语”还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要登堂入室成为真正的成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A.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