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参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现路径研究

农民参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现路径研究

ID:33332453

大小:4.57 MB

页数:61页

时间:2019-02-24

农民参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现路径研究_第1页
农民参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现路径研究_第2页
农民参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现路径研究_第3页
农民参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现路径研究_第4页
农民参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现路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民参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现路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化进程远超工业化进程的“虚假城市化"特征。《Thestudyofurbangeography))一书的第二章较详细研究了拉美、欧美等国家的城镇化过程,并对不同国家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比较㈨。((DevelopmentoftheindustrialU.S.:Biographies))一书的第八章重点阐述了美国的城镇化过程u¨。((Pathstothecity:regionalmigrationinnineteenth.centuryFrance))一书中主要陈述了19世纪法国移民对法国城镇化过程中起到的推动作用及其影响n2

2、。“国外城镇化发展

3、的主要模式有两种:一种是西欧模式,即中小城镇模式;另一种是工业后发国家模式,即城市圈模式n3h。走中小城镇模式道路的国家主要包括:德国、意大利、匈牙利、法国、奥地利、捷克等,城镇的劳动力主要来源于周围农村,经历了几百年时间,农民从农业先逐步过渡到纺织业再转到机械工业。走城市圈模式道路的国家,亚洲以日本东京、韩国比较典型,其深层次原因是,新兴国家在后发追赶意识的推动下,只能选择大城市的发展模式来加速它的工业化进程,秉承着“效率优先"原则,不惜一切代价要赶上发达国家(2)控制城市规模研究发达国家经过二百多年的城镇化发展(自18世纪60年代的

4、英国产业革命至今),已经实现了高度城镇化。但西方发达国家城镇化走的是一条“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在其城市化进程中曾经出现了诸多问题,造成了城镇化“不可持续"现象。例如,出现了交通拥堵、用地紧张、能源枯竭、环境污染、失业严重、犯罪率上升等一系列“城市病”问题;制造了大量的房地产市场泡沫;“城市美化运动”及“豪华城市化”不断蔓延。针对上述问题,发达国家从完善城市规划着手,严格控制大城市人口规模,协调统筹落后地区的发展,重视环境保护治理,以期解决上述问题,并取得很大成效。发展中国家快速的城镇化发展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且其速度远远超过

5、发达国家。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不可避免伴随着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贫富分化严重、大城市人口过度集中、耕地被大量侵占以及“殖民式城镇化”等。发达国家对于城镇化的负面影响进行了一系列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分析。早期对于城镇化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控制城市规模上,通过比较不同规模城市的经济效益得出最佳城市规模范围。20世纪初,英国经济学家霍华德提出歌颂乡村生活的“田园城市理论”n4J,芬兰建筑w)iliElielSaarinen提出皆在解决城市交通拥挤与其结构布局关系的机疏散理论n51。Nelson对城镇化对于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进行了专门研究n61。20

6、00年,CamagniandCapello采用经济学计量方法,通过对意大利58座城市集聚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表明: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加,城市效益呈现出由增至减的变化规律n71。Cieslewicz举例说明了美国在城市化扩张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n8

7、。面对城镇化带来的负外部性影响,美国先后采取“增长管理”n鲫和“精明管理”∞1,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控制了城镇化的过快增长。随着大城市发展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发达国家自20世纪中期开始,越来越重视对小城镇的建设。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起步较早,发展模式因资源条件和历史环境的不同而各具特色,积累的先进经验

8、对我国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完善有很重要的借鉴价值。以色列、美国意识到规划对小城镇发展的先导作用,规划编制科学合理且可持续瞳¨;英国重视发挥小城镇人口聚集功能,分散大城市人口集聚压力:小城镇建设与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在德国的小城镇建设中得到很好表现乜2

9、;韩国注重在小城镇建设中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瞳3

10、;日本在开发建设小城镇过程中,注重选择符合当地实际并能发挥优势的发展道路,意识到小城镇要想生存并不断壮大实力必须发展小城镇的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特色城镇乜4f。2、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放眼世界,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影响较大的如德国、美国、日本、

11、韩国、加拿大、新加坡等)都在其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开展了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在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时代,乡村聚落主要表现为均质离散的特征。工业革命以后,随着乡村的产业结构转变为以二、三产业为主的时代,乡村聚落的均质性逐渐被打破,聚落的趋势不断发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在国外也受到了关注,尤其在中心村建设及村镇建设规划等方面。以色列等级服务中心的村落布局、英国的中心村建设、德国乡村土地整理中公众参与机制的引入乜5

12、、日本村落分散但设施集中的管理模式哺1、美国的布局紧凑新社区或新村建设乜7。、韩国的“新村运动”啪1等等实践的成功都有力的证明了国外在农

13、村居民点整理研究方面取得的辉煌成果。3、公民参与研究“参与”由Participation翻译得来,人们往往将其简单地理解为群众的参加,或取其字面意思将其理解为“介入”,其实,“参与”反映的概念远不仅如此。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