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会议”与亚太地区能源供求

“哥本哈根会议”与亚太地区能源供求

ID:33343919

大小:116.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2-25

“哥本哈根会议”与亚太地区能源供求_第1页
“哥本哈根会议”与亚太地区能源供求_第2页
“哥本哈根会议”与亚太地区能源供求_第3页
“哥本哈根会议”与亚太地区能源供求_第4页
“哥本哈根会议”与亚太地区能源供求_第5页
资源描述:

《“哥本哈根会议”与亚太地区能源供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亚太发展蓝皮书2010》,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4月“哥本哈根会议”与亚太地区能源供求朴光姬[①]     [内容提要]“哥本哈根会议”的演变轨迹、本次会议的核心议题及参会各方的主要主张表明,各国在削减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有各自的基本利益。对亚太地区国家来说,“哥本哈根会议”倡导的国际气候治理必须与本地区特有的能源赋存、供求结构相适应,政治性的决定不足以改变地区的能源供求结构。  [关键词]哥本哈根会议气候变化亚太地区能源  [Abstract]:Thedevel

2、opment,coreissuesinadditiontomainclaimsbyleadparticipantsintheUnitedNationsClimateChangeConferenceCopenhagen2009indicatethatthefundamentalinterestofeachparticipantvariesontheissuesofreductionofgreenhousegasemissions,whichiscloselyrelatedtoclimatechan

3、ge.Inpractice,theinternationalclimategovernanceadvocatedbytheCopenhagenConference2009needstobeinconsistentwithAsian-Pacificregionallyspecificenergyendowmentandsupply-demandstructure,whichisunlikelytobechangedbypoliticaldecisions.  [KeyWords]:theUnite

4、dNationsClimateChangeConferenceCopenhagen2009,ClimateChange,Asian-Pacificregion,energy,supply-demandstructure     气候变化是典型的全球性环境问题。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的趋同,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持续增加。气候变暖及重大自然灾害的多发,使得建立公平有效的国际气候治理机制成为目前世界政治的一个重要议程。“哥本哈根会议”正是国际社会各主要国家围绕削减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温

5、室气体排放问题进行角逐的舞台。   一、走向“哥本哈根会议”的轨迹  “哥本哈根会议”是指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5次(COP15)暨第5次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会议。  全球关于国际气候治理机制建设的发展历程至“哥本哈根会议”已经历了四个阶段。  1.气候变化研究及治理机制的酝酿(20世纪70年代~80年代)  20世纪70年代初全球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干旱和其他气候异常现象,许多国家经济遭受严重打击。为此,1974年联合国第六

6、次特别联大要求世界气象组织(WMO)进行气候变化的研究。WMO于1979年召开“世界气候大会——气候与人类专家会议”,通过了《世界气候大会宣言》,并推动建立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进程。  20世纪80年代中期,科学家们认为由于人类活动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正使全球变暖超出自然变异的范围;因而要求各国政府合作寻求减缓人为导致的气候变化。1987年9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UNEP(联合国环境署)组织召开了“保护臭氧层公约关于含氟氯烃议定书全权代表大会”,并由24个国家签署了《关于臭氧层物质

7、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蒙特利尔议定书》)。1988年WMO和UNEP共同推动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其主要任务是评估气候变化科研现状、气候变化对社会和经济的潜在影响以及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可能对策。  2.《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谈判的启动、签署及生效(1990年~1994年)  IPCC1990年提交的《第一次评估报告》确认了有关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基础,并促使联合国大会做出制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决定。1990年12月联合国第4

8、5届大会决定设立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政府间谈判委员会,正式启动《公约》谈判进程。1991年2月至1992年5月间《公约》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共进行了六次会议,经过谈判各方的最终妥协,于1992年5月9日在纽约通过了《公约》。当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由150多个国家签署《公约》[②]。《公约》于1994年3月生效,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法律基础。《公约》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规定的义务以及履行义务的程序有所区别,要求发达国家采取具体措施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