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燃烧和灭火(上课用

二十五、燃烧和灭火(上课用

ID:33362532

大小:4.13 MB

页数:62页

时间:2018-05-11

二十五、燃烧和灭火(上课用_第1页
二十五、燃烧和灭火(上课用_第2页
二十五、燃烧和灭火(上课用_第3页
二十五、燃烧和灭火(上课用_第4页
二十五、燃烧和灭火(上课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二十五、燃烧和灭火(上课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燃烧造福于人类燃烧给人类带来灾难燃烧事例燃烧现象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氢气在空气中燃烧耀眼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发出白光、放热、生成无色气体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烧杯壁有水珠共同点发光、放热、化学变化1.什么是燃烧?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2.燃烧的特征如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一定发光放热,但有发光放热的现象一定是燃烧吗?思考?不一定。比如灯泡发光、放热,但不是燃烧。实验一:用镊子分别夹取一小块棉花,分别蘸取水和酒精,放到酒精

2、灯火焰上片刻观察现象 实验二:点一支小蜡烛,将其用烧杯罩住,尽可能使烧杯与桌面间不留空隙,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三:将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块放在酒精灯上点燃,比较点燃的难易实验探究一:燃烧的条件一、燃烧的条件探究与活动__________用镊子分别夹取一小块棉花,分别蘸取水和酒精,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观察现象;条件一物质具有可燃性;现象:酒精可以燃烧,而水不可以燃烧实验演示一、燃烧的条件探究与活动__________实验二点一支小蜡烛,将其用烧杯罩住,尽可能使烧杯与桌面间不留空隙,观察实验现象;条件二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现象:蜡烛熄灭一、燃烧的条

3、件探究与活动__________实验三将一跟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块放在酒精灯上点燃,比较点燃的难易。条件三可燃物要达到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现象:木条比煤更容易点燃常见物质的着火点物质白磷红磷木材木炭乙醇(酒精)无烟煤着火点(0C)40240250~330320~370558700~750实验探究二:进一步认识燃烧的条件1、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

4、,观察现象。1.由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4.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讨论:P1291.2.3.4【思考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答: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一定的温度)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无法改变。白磷:40℃红磷240℃【思考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

5、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答: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实验:【思考3】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居然在水中燃烧起来,这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答:燃烧确实需要氧气。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提示: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结论:用火不慎后的灾难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3.使温度降低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以下。1.可燃物2.氧气(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3.温度达到着火点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三者选其一)讨论:根据燃烧的条件推论灭火的原理。讨论:蜡烛的燃烧现象

6、为什么不同?[实验7-2]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ABCABC现象分析A和C中的蜡烛火焰熄灭,而B中的蜡烛火焰不熄灭A和C中的蜡烛与O2隔绝,而B中的蜡烛与O2接触实验探究1.炒菜时油锅的油不慎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或放入大量的蔬菜。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将大火焰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林砍掉。清除可燃物。使温度降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以下。学以致用:P129隔绝空气;降低温度请用“燃烧和灭火”的化学知识解释下面的

7、成语?【游戏问答】釜底抽薪北齐魏收《为侯景判移梁朝闻》:“抽薪止沸,剪草除根。”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答案:采用清除可燃物的方法来灭火火上浇油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使情况更加严重。答案:增加可燃物,使燃烧更加剧烈煽风点火比喻鼓动别人做某种事。答案: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抱薪救火出处《史记·魏世家》:“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答案:增加可燃物,使燃烧更加剧烈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答案:不能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1、下列促进燃烧的方法不合理的是()A、烧锅炉是将煤加工成

8、粉末,并用鼓风机不断往锅炉内鼓入空气B、烧柴时把柴棍支起来C、增加柴草的用量D、设法提高氧气的含量C穿越火线2、《三国演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