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心理补偿对影视创作的启示

观众心理补偿对影视创作的启示

ID:33374649

大小:44.3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2-25

观众心理补偿对影视创作的启示_第1页
观众心理补偿对影视创作的启示_第2页
资源描述:

《观众心理补偿对影视创作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观众心理补偿对影视创作的启示首先我们说一下心理补偿。一个很短的镜头里面要表现的给观众看的给观众遐想的结果。这是我所理解的。75届的奥斯卡获奖短片《狗》中,最后结尾处就是用了心理补偿,只听到了枪声,但是你不知道结果,所以观众不知道狗到底死了没有,还有到底是狗死了还是人死了。所以这样看观众怎么样去看待这个心理补偿。电影最后并没有告诉你谁死了,你却觉得狗死了,很显然,心理补偿的目的达到了,不是吗?心理补偿的专业解释是指银幕上没有完成的形象,观众根据自己生活的经验在他心理上把它完成了,这就是观众的“参与”。镜头没有出现,却在观众的脑海和想象中继续,一方面保持了影片的唯美风格不被打破,另一方面利

2、用心理补偿的优势,使表现效果更好。影视艺术是视听艺术,首先是视觉形象艺术,在无声电影时期,电影纯粹是视觉形象艺术。视觉形象是影视艺术形态和形式的基本组成部分具有可见的直观的性质。而听觉形象则是与视觉形象并存的使银幕形象成为声画合一的视听形象的艺术,是影视艺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国内的大多影视作品常常会出现这种状况,就是让观众可以独立的视或者听,视听分离了。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影视画面没有吸引力?还是音乐音响没有吸引力?结论一是“没的看”,二是“不好看”。“没的看”指的是: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全是靠嘴巴说出来的。“不好看”指的是影片画面拍的不好,不吸引观众的眼睛。剪辑的不好,素材

3、选择不准确,剪辑节奏拖沓,造成观众眼睛累了不愿意看。怎样才能够更加吸引观众去“视听”而不仅仅是“听”呢?就像读小说一样,感情投入的时候读者会把自己假想到小说情节中去,成为一个角色,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共同的道理运用到影视中,就需要两个人来完成这个身临其境的任务,即所谓的观众“参与”。为了调动观众“参与”,通常剪辑师把完整的动作拆碎,掐头掐尾,或者进行适当的情景设置,以达到让观众产生心理补偿的作用。没有观众“参与”的影片如风过大地,无痕无踪。看过了就是看过了,也只是看过了,如果画面与音效再不尽如人意,那么影片在观众脑海里什么都不会被留下。而观众通过影视心理补偿“参与”进去了,某些画面会在

4、观众脑海中定格,引起观众的思索,是观众对影片记忆更加深刻。在影视作品中出现的让人熟知的能够引起共鸣的人或物,会达到让观众产生心理认同的作用。心理学告诉我们:“人脑是反映外部时世界的物质器官,它提供了激发人的心理活动的可能性,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实际的作用,就需要依靠外界的刺激。我们把客观事物作用于人,(从刺激开始)从而使人产生心理活动的过程称作心理过程。没有客观事物作用于人便不可能产生心理活动。”影视作品是用视、听两种感官来激发观众的心理活动的,心理补偿和心理认同都是心理活动,这两点尤为重要,利用这两点来把心理学运用到影视创作上,使观众更多的“参与”,会让影视创作达到更好的效果。总体来说

5、,一部不能调动观众内心思索,精神参与的影片就不是一部成功的影片。心理学对影视作品创作的指导作用十分重要,希望我国的影视作品中也能更多的注意并重视这一点,在创作上寻求突破,使作品呈现出更好的效果。参考文献:[1]刘长明.剪辑与故事情节的关系[J]电影评介,2011(8)[2]莱特轩.浅谈剪辑与心理学[D]影视剪辑艺术,20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