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论新出虎簋盖的年代(1)

也论新出虎簋盖的年代(1)

ID:33387100

大小:35.09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2-25

也论新出虎簋盖的年代(1)_第1页
也论新出虎簋盖的年代(1)_第2页
也论新出虎簋盖的年代(1)_第3页
也论新出虎簋盖的年代(1)_第4页
也论新出虎簋盖的年代(1)_第5页
资源描述:

《也论新出虎簋盖的年代(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也论新出虎簋盖的年代作者:彭裕商作者简介:彭裕商,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原发信息:《文物》(京)1999年第06期第57-62页期刊名称:《先秦、秦汉史》复印期号:1999年05期  虎簋盖,1996年8月出于陕西省丹凤县(注:王翰章等《虎簋盖铭简释》,《考古与文物》1997年第3期。),失器。盖上有铭文161字,所记历日,年、月,月相,日俱全,是研究西周历法的重要材料。关于其年代,学者已多有讨论,一般认为属西周穆王时期,少数学者认为应属恭王时期(注:《虎簋盖铭座谈纪要》,《考古文物》1997年第3期)。我们也对此作了一番考察,结论与目前一般的看法不尽相同,故撰此小文

2、,以就正于大方。  在讨论年代之前,先就其与年代有关的铭文内容补充以下两点。  1.更乃祖考胥师戏。胥,西周金文作疋,与足为一字,《说文》云:“疋,足也。”胥在文献中有佐助之意,《广雅·释诂》:“胥,助也。”所以这里的胥师戏即谓辅佐师戏。  2.鸾旂五日。谓鸾旗之上画有五个日象。又有“旂四日”,见于羖簋盖(注:天津市文物管理处《天津市发现西周羖簋盖》,《文物》1979年第2期。),应是旂旗上画四个日象。《左传》桓公二年:“三辰旂旗,昭其明也。”注云:“三辰,日月星也。画于旂旗,象天之明。”又,《周礼·司常》:“日月为常。”这种旂旗见于出土文物,如《山彪镇与琉璃阁》

3、图11铜鉴中层图案之三就有五个日象的长条形旗帜。1965年成都百花潭出土的水陆攻战纹铜壶(注:《中国古青铜器选》67,文物出版社,1972年。),旗帜上是四个日形。张政烺先生对此有较详的解说(注:张政烺《王臣簋释文》34—35页,《四川大学学报丛刊》第十辑《古文字研究论文集》,1982年。)。  虎簋盖通体饰直棱纹,这种簋盖在西周器物中不是很常见,且失器,这里先就与之相联系的器物进行讨论。该器与传世的师虎簋文考均为日庚,祖考所司都是武职,铭文用字措辞也多相同,故本器的虎应即师虎簋的师虎。师虎簋是一种通身饰瓦纹的敛口环耳簋,这种簋有其他若干件可资对照研究。对这一类器

4、物流行年代的考察,直接关系到其年代的推定。  一敛口瓦纹簋流行的年代  与师虎簋形制、纹饰相同的敛口瓦纹簋有无簋、乖伯簋、询簋、豆闭簋、即簋。年代比较明确的有三器:1.无簋,记王征南夷。西周金文记载周人与南方淮夷发生战事的主要属于穆、厉、宣三世,与文献的记载相合。该器记载的史实徐中舒先生已指出应属厉世(注:徐中舒《禹鼎的年代及其相关问题》,《考古学报》1959年第3期。),马承源先生也指出该器与翏生盨和噩侯驭方鼎所记为一事,后两者的时代也都在厉王时期(注:马承源《关于翏生盨和者减钟的几点意见》,《考古》1979年第1期。)。2.询簋,与师询簋为同一人所作,李学勤先

5、生已指出,师询簋由其铭文内容来看,“很清楚是宣王初即位时的口吻,《两周金文辞大系》说:‘本铭与毛公鼎如出一人手笔,文中时代背景亦大率相同’,定其年代为宣王元年二月,是确切的。”(注:李学勤《西周中期青铜器的重要标尺》,《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79年第1期。)今按该器铭文中有不少与毛公鼎相同的语句。此外,铭文格式“王若曰……王曰……”也与毛公鼎相同,这种格式在文献中又见于《书·文侯之命》,可见该器年代确应为宣王元年。询簋作于十七年,李学勤先生认为师询簋提到曾“绥立”宣王,是师询在厉王时已任职,故询簋乃师询初继父职时所作,当为厉王十七年,其说甚是。3.即簋,与同出的

6、师丞钟的作者为父子关系。李学勤先生指出,师丞“主要的活动时期在厉王之世”(注:李学勤《西周中期青铜器的重要标尺》,《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79年第1期。),我们同意他的看法。后者铭文中有一些流行于西周晚期的词语,如“喜侃前文人”,相同或相似的说法又见昊生钟、钟、兮仲钟、井人佞编钟、梁其钟、晋侯苏钟等,多是晚期厉宣之物;“用祈屯鲁永命”,即克钟的“用匄屯嘏永命”。后者铭文中已出现了“周康剌宫”,唐兰先生已指出应为宣王时物(注:唐兰《西周铜器断代中的“康宫”问题》,《考古学报》1862年第1期。),但学者尚有不同意见。新近李学勤先生也指出克钟的“周康剌宫”为厉王之庙

7、,该器的十六年“必须属于宣王”(注:李学勤《吴虎鼎考释》,《考古与文物》1998年第3期。)。克所作器除钟而外,尚有鼎盨等若干件,其中克盨有“周康穆宫”,是指的穆王之庙,学者并无异说。既然如此,则“周康剌宫”当然也就是指的厉王之庙了。此外,大克鼎右者为申季,同于伊簋,后者器形纹饰均同师簋、颂簋等宣世器,年代当在宣世。小克鼎器形纹饰同于宣王时的史颂鼎和东周初期的鄀公諴鼎,字体也较晚,如命字已加口,这种写法常见懿孝以后器铭,其字已添加下部的底座,都说明克器基本上属宣王时。师丞钟除措辞带有晚期特色外,字体也较晚,如其字写法同小克鼎等西周晚期器,器形纹饰又非常接近厉王时的

8、宗周钟和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