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站点核心区域的城市外部空间特征——上海明珠线和柏林stadtbahn的比较分析

轨道交通站点核心区域的城市外部空间特征——上海明珠线和柏林stadtbahn的比较分析

ID:33400684

大小:10.87 MB

页数:76页

时间:2019-02-25

轨道交通站点核心区域的城市外部空间特征——上海明珠线和柏林stadtbahn的比较分析_第1页
轨道交通站点核心区域的城市外部空间特征——上海明珠线和柏林stadtbahn的比较分析_第2页
轨道交通站点核心区域的城市外部空间特征——上海明珠线和柏林stadtbahn的比较分析_第3页
轨道交通站点核心区域的城市外部空间特征——上海明珠线和柏林stadtbahn的比较分析_第4页
轨道交通站点核心区域的城市外部空间特征——上海明珠线和柏林stadtbahn的比较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轨道交通站点核心区域的城市外部空间特征——上海明珠线和柏林stadtbahn的比较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绪论第一章绪论1.1研究的缘起1.1.1轨道交通站点区域“活动集聚’’的差异轨道交通提升站点周边区域的可达性,改善站点区域土地的交通区位。为充分利用可达性资源,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区域往往会凝聚不同的城市功能,导致区域原有城市功能的重新分布,并诱发原有城市空间物质形态的变化【l】,从而影响站点周边区域内人的活动特征并进一步形成围绕站点区域的人的活动的集中【2】。Banister在其((Transportandurbandevelopment))一书中将交通与城市的一般关系进行以下图示(图1.1),并将其拆解为“交通系统——可达性——城

2、市空间——活动”四个方面。人嘘动图1.1交通与城市空间的一般关系(DavidBanister,Transportandurbandevdopment,Routledge。1995)然而实际情况中,不同站点的周边区域内活动的集聚特征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具体表现在活动的构成、强度以及活动的分布特征。上图虽然可以在土地使用层面说明可达性与“活动集聚”的一般关系,但是却无法进一步在城市微观空间层面解释“活动集聚"的差异性,以及和差异性相关的几个关键问题:城市微观空间层面上活动集聚的具体表现是怎样?为什么人的活动会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而不是其它方

3、式出现?有哪些因素影响活动的集聚?1.1.2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城市空间的关联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区域的物质元素主要包含轨道交通与原有城市空间。轨道交通主要表现为可达性因素,而城市空间则更多体现为空间的结构特征与场所特征。如图1.1所示,轨道交通带来的可达性因素介入城市空间之后,其本身并无法直接影响人的活动,可达性必须作用于城市空间并经由城市空间的转化与过渡帮嗽~。~\绪论后才能间接地影响人的活动。从可达性的提升到活动集聚的出现的过程,蕴含了轨道交通与城市物质空间的关联与统一,体现了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的融合。Herman和Ausubel

4、在((CitiesandTheirVitalSystems))一书中,用“软件"一词描绘了不同物质空间元素的融合——“城市是不同物质元素的集合表现⋯⋯这些不同的物质元素包括建筑、道路、铁路、通信、基础设施管网等。然而更加重要的是这些物质元素的‘软件’,它统筹并操作着物质设施系统的运转1。"Herman和Ausubel所定义的“软件”,其内涵就是不同城市物质元素的关联,这种关联以不同元素各自的功能为基础,表现为不同功能之间的相互促进与相互制约,并最终体现为对城市空间内人的活动的影响。轨道交通站点区域内的轨道交通(可达性)与城市物质空

5、间是如何相互关联的?这种关联的具体表现是怎样的?同时,这种关联又是如何影响轨道交通站点核心区域内的活动集聚特征的?1.2研究目的城市空间形态可以分为实体空间以及由实体空间界定和围合的负空削31。外部空间也就是和建筑实体相对的负空间,它是人活动集聚的场所,为人的活动提供空间的载体与功能的载体——研究城市外部空间可以最直接地了解活动的集聚特征。另一方面,不同物质元素构成的实体空间不断地影响并定义外部空间,实体空间的功能、形态和结构直接规定了与其相邻近的外部空间属性。因此不同实体空间之间的“偏差、干扰、组织形式的变化交替【4】,,,能最

6、及时地反映到外部空间——外部空间的“敏感"特征有助于察觉城市物质元素最细微的变化与关联。因此本文希望以城市外部空间为视角:通过实地调研归纳明珠线与Stadtbahn站点核心区域城市外部空间的本质特征与差异;借助比较研究明确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以剖析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的融合;最后,试图从城市外部空间的本质出发,总结分析上海与柏林城市外部空间的基本结构及其成因,以求解释与明确明珠线与Stadtbahn站点核心区域城市外部空间存在根本差异的原因。1.3现实意义上海第一批建成的轨道交通线路的站点周边区域已经表现出围绕轨道交通站点的高密度

7、开发趋势,然而建筑实体的集中并不一定代表人的活动的集聚,轨道交通带来周边区域的高强度发展之后,人的活动特征才是最值得关注和研究1”Citiesarethesummationanddensestexpressionsofinfrasll'ttetore,Thephysicalinfrastructureconsistsofvariousffll.1lCtUl-es,buildings,pipes,roads,rail,bridges,tunnelsⅢ坩wl瞄.Equallyimportantandsubjecttochangeist

8、he’software’forthephysicali.r1.fi'astructute,alltheformalandinformalrulesfortheoperationofthesystems”(He丌脚1andAusubel,(198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