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问题情境设置的思考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设置的思考

ID:33417536

大小:55.3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5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设置的思考_第1页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设置的思考_第2页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设置的思考_第3页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设置的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设置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问题情境设置的思考[摘要]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关注生活,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本文主要阐述了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问题情境设置的价值,以及设置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情境设置[中图分类号1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90012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贴近生活实际,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展开教学,数学概念大多可以从现实牛活中找到原型,为学生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内容•教师要创设图文并茂、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将生活融入数学教学Z屮,让课堂教学兼具“生活味”与“数学味”•教师要理解

2、编者的意图,深入挖掘规律、建立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中开启思考、获得体验.一、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问题情境设置的价值分析1•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教师从学生身边的事例挖掘素材,创设游戏、实验、活动、操作等情境,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引领他们参与知识探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2•创设问题情境,能发挥学牛的直观经验•在初中阶段,学牛的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学生却更喜欢认同直观经验•因而教材在创设情境时要分析学生的“新旧知识结合点”,选取学生较为熟悉、较为直观的事物,让学生借助于自己

3、的直观经验,归纳出本质的概念.3.创设问题情境,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如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一时无法解决,可先让他们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让学生借助于自身的知识经验,通过思考、操作,挖掘蕴含的规律,积累活动经验,建构知识体系.4•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创设情境,将学生置于解决问题中,引导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的,从多角度思考,试图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二、初屮数学问题情境设置的有效策略1•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获得启发•问题情境有与生活相关的应用,有由数学内部构成的问题,也有相关的实验操作活动以及趣味性的故事、史实等•苏科版教材提供的问题情境以生活

4、情境居多•教师可以搜集一些数学史、数学小故事将数学文化融于情境之中,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提高学生数学文化的底蕴•如在“平方根”教学中,教师引用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内容创设故事情境:瑛姑将那些算子排成商、实、法、借算四行,暗点算子数目,计算55225的平方根•当她正待算第三位时,黄蓉脱口道“5!235!”此时,大家纷纷产生疑惑,黄蓉是如果算出第三位是5的?教师随即引导学生分析(10a+b)2=100a2+20ab+b2=100a2+(20a+b)b,将55225按两位一段分为三段,分别是5、52>25,第一位的平方耍小于5,当然取2,余152;2X20=

5、40,试上3,152-43X3=23,余2325;23X20=460,试上5,465X5二2325,正好•当瑛姑算出前两位,黄蓉就会很容易算出第三位是5了•将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让学生从黄蓉的计算中获得启发,产生探究平方根知识的欲瑕.2•创设游戏情境,让学习变得轻松有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拘泥于教材的情境,尝试将教材中一些过于简单的情境改成游戏类情境•如在“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屮,苏科版教材提供了制作拉面的情境,教师进行适当改编,将之改成折纸的情境,教师先让学牛做折纸游戏,让学生在折纸中发现乘方蕴含的奥秘•创设问题情境如下:“每层纸厚度??0.1mm,对折

6、20次的厚度是多少?借助计算器求得厚度为104857.6mm,有30层楼那么高,对折多少次相当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在折纸中了解乘方,并与楼、珠峰的高度进行比较,在经历“不可能”屮感受到乘方的魅力.3.创设操作情境,给学生动手的空间•学牛学习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模仿、接收,而是调动自己的感官体验观察、操作、思考,把握其中的内在规律与联系,实现知识“内化”的过程•如在“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一直是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冇教师借助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基本事实进行解释•苏科版教材为学生留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从长度分别为3cm、

7、4cm>5cm>6cm和9cm的小木棒中任意取3根,看能否搭成一个三角形?从5根中任取3根,一共有10种可能,学生在小组合作完成探究“搭”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如果最短的两边小于最长的一边,肯定不能搭成三角形,通过分析、归纳得岀“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4•创设求异情境,培养发散思维•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用不同途径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求异意识•如在苏科版数学七上“代数式的值”教学中,教材创设情境如下:用你手中的火柴,能搭出如图所示的图案吗?(1)搭n条“小鱼”需要几根火柴?(2)搭20条这样的“小

8、鱼”需要多少根火柴?100条呢?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