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地平线上》教案3(苏教版必修1)

《西地平线上》教案3(苏教版必修1)

ID:33421451

大小:57.2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5

《西地平线上》教案3(苏教版必修1)_第1页
《西地平线上》教案3(苏教版必修1)_第2页
《西地平线上》教案3(苏教版必修1)_第3页
《西地平线上》教案3(苏教版必修1)_第4页
资源描述:

《《西地平线上》教案3(苏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西地平线上》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与作品,掌握散文的结构及语言特点。2.从文章内容、风格等方面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教学方法文本研习教学过程一、作者介绍高建群,新吋期重要的西部小说家,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作协副主席。代表作有中篇小说《遥远的白房子》、《雕像》、《大顺店》等19部,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六六镇》、《古道天机》、《愁容骑士》、《白房子》5部,散文集《新千字散文》、《东方金蔷薇》《匈奴和匈奴以外》、《我在北方收割思想》、《穿越绝地》、《惊鸿一瞥》、《西地平线》、《胡马北风大漠传》等8部。其中,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产生重要

2、影响,被称为陕北史诗、新时期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作者新近出版的《胡马北风大漠传》,亦被认为是一部重要著作。批评家认为,高建群的创作,具有古典精神和史诗风格,是中国文坛罕见的一位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写作者。《西地平线》这本散文集让你体味到文字语言的独特的魅力,它带给你的无穷的想象是任何其他文学文艺形式所无法替代的。在本书中让你体味到文字语言的独特的魅力,它带给你的无穷的想象是任何其他文学文艺形式所无法替代的。本书分三辑:第一辑“西地平线”,是作者这些年在陕甘宁青新生活、旅行、考察的散文。第二辑:“最后的骑兵”,是作者在新疆当兵5

3、年的感悟。第三辑:“生活培养出作家”,作者抒发对故乡、对友人、对亲人的真情实感,畅谈对文学、对足球、对社会的看法,得出“作家是生活本身培养出来的”这一真知灼见。《西地平线上》是第一辑的第二篇。二、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2.注意字音3.找标志文脉的语句,理清思路第一段“我见过许多次的落日,这里只简约地记述三次”,第七段“第二个带给我巨大影响和深刻记忆的是在罗布淖尔荒原上看日落”,第十八段“我要告诉你的底三次日落,是我在阿勒泰草原遇到的”,最后一段“这是我三次见到西地平线上落1=1的情况”。此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记叙了作者在三个不同的地

4、点欣赏到的西地平线上的落日景象,抒发他对“世间有大美”感受。三、研习三次落日1.第二段到第六段,描写了在廿肃的定西高原上欣赏到的落日景象。这是一次近于静态的描写,落日给人的感觉是柔和、美丽、安谧的,落日的消逝过程呈现出一种梦幻的美。在写落H的过程中,作者市做落日背景的树引出清末洋务派首领左宗棠的故事,叙写他开发边疆所立下的功绩。1.第七段到第十七段,描写了罗布淖尔荒原上欣赏到的落日景象。这是一次先抑后扬的描写,作者先极写了不死不活的停驻在西边天空的太阳,对应的是西域荒凉空旷的无人区,给人的是压抑的梦幻般的感觉。然后,作者笔锋突转,由不经

5、意间的回头,引发了辉煌的一幕:在辽阔的大背景下,一轮.血红的落日鲜艳、温柔的停驻着,让人们有了身在画中的感觉。边欣赏壮观的落日,边听着萨克斯管吹奏的《泰坦尼克号》的音乐,作者联想起了罗曼•罗兰所见到的日出景象,从而顿悟: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2.第十八段到第二十四段,描写了在阿勒泰草原上欣赏到的落日景象。这是一次对落FI的虚写,文屮落FI并没有直接出现,人们见到的只是落FI制造出来的火烧云。它的气氛和前两次完全不同,它是那样的灿烂、热列。作者在这一层中也不忘引岀一个英雄人物,成吉思汗的历史壮举,使作者感受到了惊世骇俗

6、的一幕。四、艺术特点:(1)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并且在每个大的部分和小的层次Z间使用标志文脉的语句,使得行文的脉络清晰。(2)写景能突出地域特征。作者对落日的描写,能结合西域的风情,比如,用勒勒车的轮子、墙壁上画着的一个姑娘的红脸蛋来比喻落口。(3)在写景中穿插历史史实的记叙。文中有左宗棠栽柳的回顾,有罗曼•罗兰文学创作的联想,也有成吉思汗西进的远望。(4)简约质朴的语言在表现西部落日的雄浑苍劲时显得十分恰切。五、课后作业完成《学习与评价》上相应题目参考答案、1.A(“莠”音yOu)2.D(A.凭一平;B.声一生;C.颐一酸)3.C

7、4.B(A项“岀神入化”形容文学、艺术达到了非常高超的境界,不用来形容人专注的态度;C项“果不其然”与句意相反;D项“格格不入”形容互相抵触,不能结合在一起,用在这里与句意不符)5.D(A项主谓搭配不当;B项指代不清,句意不明;C项“尽管美好的理想”改为“尽管理想美好”)6.B赏析:文章采用概述的手法写了走进罗布泊后对罗布泊的了解及自己刈罗布泊的感受,展现了我国大西北这个历经沧海桑田而又神秘奇特荒凉凶险的地方的特色,说明了经历过才会了解的道理。在表现我国大西北地方风物的特点上,本文与作者的《西地平线上的三次落日》是一样的,但是所描写的对

8、象不一样,事物具体的特点也不一样。本文表现的是罗布泊的自然和人文的变迁,是罗布泊的神秘奇特和荒凉凶险,是作者对罗布泊的独特感受;而《西地平线上的三次落口》表现的是西地平线上的落日的悲壮的美,是与之有关的人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