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非智力因素对考试

重视非智力因素对考试

ID:33426622

大小:4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25

重视非智力因素对考试_第1页
重视非智力因素对考试_第2页
重视非智力因素对考试_第3页
重视非智力因素对考试_第4页
重视非智力因素对考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视非智力因素对考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重视非智力因素对考试的影响————2004年高考数学考试说明解读南安鹏峰中学林忠顺今年是我省首届使用实验教材,2004年的考试说明与2003年的考试说明(不管是旧教材还是新教材)在考试内容和要求上都有较大的变化。数学科考试要发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重视考查中学数学知识掌握程度,又注重考查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强调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增加应用性和能力型试题。在新大纲数学考查要求中主要包括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个性品质要求。这就对数学科教学目的提出了三个层面的要求。第一层面为知识教育层面,依次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

2、及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由此反映出来的数学基本技能及数学思想方法也界定在基础知识之中,它是显性知识中蕴含着的隐性知识。作为基础知识的学习,其思想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显得更为重要,这进一步体现数学的教育和文化价值;第二层面为学生数学素质培养教育层面,分别是六大能力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能够对客观事物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作出思考和判断。扩大了能力培养的范畴,加大了能力培养的力度,进一步体现时代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第三层面为非智力品质培养教育层面,分别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认识数学的科学

3、价值和人文价值,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今年数学考试说明中第一次提出了对学生个性品质的考查,这也是其他学科考试说明中所没有的。以前大家更关注的是学生知识和能力,但成功的考试除了与智力因素有关还受许多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在现实当中,我们经常会遇到,04年考试说明解读--6在同一次考试中,有的学习尖子的成绩低得令人难以置信,而一些以往成绩平平的学生却有不俗的表现.剔除试卷本身的因素外,还有没有其它原因呢?同一位学生在相隔不长的时间内,参加两次难度相近的考试,考试成绩可能反差很大,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对此,大家的解释常常很简单,即考生发挥不好,而对为什么没

4、有发挥好,就缺乏进一步的解释与研究.最近,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心理学研究所所长王极盛教授在对2001年考入北大的51个第一名考生的调查中发现,在影响成功考试的20种重要因素中,其中考场心态和考前心态分别排在第一、第二位,接下来才是学习方法、学习基础、学习态度,考试策略技巧排在第十三位。由此可见考场心态已成为学生能否发挥自己能力的最重要因素.在数学学科考试中影响成绩的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1.求“巧”心理考生见到题目后,对各种解法进行比较和分析,从中选出最佳解法本是一件好事,但过分追求巧解,心理环境受到“污染”.思路稍有障碍,就有不“巧”之感,稍有运算量,就有太“繁

5、”之想,立即“更换门庭”.对常规方法不屑一顾,拒不列入思考范围.本来采用常规方法就可以解决,却在考场上苦思冥想寻找巧妙解法,但这样即便找到也并不可喜,因为这样反而浪费了时间.2.求稳心理与求巧心理相反,有的考生想到一个方法后不作可行性思考,也不管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立即采用,即使推理、运算非常繁琐,他们也总是硬着头皮做下去,结果往往中途夭折.这些考生的做题顺序严格按照试卷本身的题目顺序,前一道题做好了,才会做下一道题,尤其对选择题中比较辩证的选择支,往往不自觉地投赞成票.比如例1在正四棱柱中,M为棱AD的中点,O为侧面的中心,P为上任一点,则异面直线OP与BM所

6、成的角为().A.B.C.D.不确定,随P点的位置变化而变化。不少同学选D,问他为什么,他也说不出来,只觉得D稳妥,迎合了考生的求稳心理,心中已没有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了。3.焦虑心理04年考试说明解读--6考试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升学与就业,考生产生焦虑心理在所难免,而且适度的紧张有利于考生迅速进入良好的竞技状态.但有些考生患得患失现象严重,一边做题,一边考虑自己能得多少分,做完一道题,心中总是不放心,不断回头检查,产生“强迫性检查症”,情节特别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尿频.考试前,考生依据师长及有关媒体的宣传与预测,对试卷的难度有一个估价,对自己的成绩有一个期望值,当实

7、际情况与之相差较远时,就会方寸大乱,比如2003年高考数学试题难度较大,许多考生溃不成军,大失水准.4.从众心理有的考生看到别的同学解题速度很快,做到下一页了,就打破自己原有的节奏与时间安排,盲目追随,使容易题未做好,难题又没拿到分,留下了“千古遗恨”。5.矛盾心理凡遇到数学难题的人大都有这样的心理体验:用某一方法想了很久,仍没有攻克就会想此方法行不通,想换一个角度,但又考虑也许再往下想想就能“柳暗花明”,产生了矛盾心理.如同一个挖井的人,挖了很长时间还未挖到水,心想也许此处无水,应换一处再挖井,可转念又想,做事不能半途而废,也许再挖一锹,就能挖到水,就这样翻

8、来复去,浪费了宝贵时间.6.恋旧心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