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有效性教学之我见

提高语文有效性教学之我见

ID:33435450

大小:55.9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26

提高语文有效性教学之我见_第1页
提高语文有效性教学之我见_第2页
提高语文有效性教学之我见_第3页
提高语文有效性教学之我见_第4页
提高语文有效性教学之我见_第5页
资源描述:

《提高语文有效性教学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提高语文有效性教学之我见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745(2013)11-0017-01有效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催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教学活动的基本追求!那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有这样一些思考:一、深入钻研文本,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

2、的教学方法。明确了课堂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步,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些目标,从而把目标落到实处,就更为关键。审视当前的课堂教学,目标似乎都被晾在一边,课堂上形式多样,热热闹闹,讨论、合作层出不穷,可对目标的落实却微乎其微,反思我们的课堂,多少讨论是没有必要的,多少合作是多余的,多少争论是离题万里。作为语文教师,要弄清楚在不同的课文里,都有学习的重点,不要全面铺开,否则就会“语文课模糊,学生迷糊”。所以,语文教师要有对每节课的强烈目标意识,对每一篇课文有明确的课时观。二、提高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的程度目前的

3、中学语文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中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学生却听得头昏脑胀,这样的教学,从表面上看,占满了课堂教学的所有时间,教师也感到尽心尽力了,但从学生学习的效能来看,这样的教学恰恰是低效教学。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活动占绝大部分时间,教师的活动代替了学生的活动、教师的思考代替了学生的思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叶圣陶曾说:“教师所务,惟在启发诱导。”这就是说教师应当启发诱导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觉地去想、去分析、去研究、去开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有专家指出:“考察语文教学效率

4、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在一堂课上,如果70%以上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这就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把学生看作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老师讲什么,学生就接受什么,老师怎样讲,学生就怎么接受。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把学生的头脑简单变为知识的贮存库,因此,往往出现耗时多、收效低、'‘吃力不讨好”的尴尬现象。教师的讲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但应把握分寸,恰当的讲。蜻蜓点水或过深过透地讲都无助于学生的文化积累和思维锻炼。教师若面面俱到,讲的太多太泛,学生听课时的

5、思维会处于“休眠”状态;教师若引经考据,讲得太深奥,学生听课时的思维会处于“茫然”状态。“文似看山喜不平”,课堂教学过程也一样要有起伏,要有开局一发展一高潮一结尾,不能一个节奏一直下去,要快慢结合,动静相间;要有讲有练、有问有答;要有阅读、有思考、有交流、有总结;还可有实验、有实践、有探索……只有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的状况,把“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从而做到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三、

6、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并做有效指导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所以语文课一定要紧紧抓住课文的语言文字,突出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引导学生在感知课文“写什么”的基础上,要深入到课文内部,揣摩'‘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在语言方面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语言用词追求立体感,分寸感,句式讲

7、究节奏美,整齐美,文学语言是艺术语言,可以“一字传神”,甚至“不着一字,尽着风流”。只有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情达意功能,领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匠心这样做,语文课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既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因此语文教学中传统的多读多背法不可丢,既要大量地课外阅读,也要有感情地诵读。叶圣陶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一文中谈到朗读教学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塊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塊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叶圣陶先生用形象生动而又通俗的比喻,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朗读

8、的真正内涵。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一道古老而亮丽的风景线,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感悟课文的重要前提。"读书,积累,多多益善,数量在先,量变而质变。大量积累,积淀于前,才会点滴模仿反刍于后。”课标在教学建议中说:“学习有感情的朗读,必须把情感因素和朗读指导的技巧性融为一体。”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不妨借鉴古代私塾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