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用水量预测及智能灌溉方法--毕业论文

农作物用水量预测及智能灌溉方法--毕业论文

ID:33450710

大小:288.22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2-26

农作物用水量预测及智能灌溉方法--毕业论文_第1页
农作物用水量预测及智能灌溉方法--毕业论文_第2页
农作物用水量预测及智能灌溉方法--毕业论文_第3页
农作物用水量预测及智能灌溉方法--毕业论文_第4页
农作物用水量预测及智能灌溉方法--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作物用水量预测及智能灌溉方法--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农作物用水量预测及智能灌溉方法摘要随着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加剧,发展节水型农业势在必行。本文首先基于历史数据建立了作物全生育期内水分生产函数模型以及全生育期内各阶段的蒸发蒸腾量与最终产量之间的优化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并以水分生产函数为理论依据,建立了不考虑降雨量和考虑降雨量的地区水稻的非充分灌溉制度的优化模型,解决供水量在各生育期(从分蘖到乳熟阶段)合理分配的问题,在水分利用效率、产量、经济效益三方面寻求了有效均衡,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针对问题一,结合表1中作物1的实测需水量与产量的对应数据以需水量x为横轴,产量y为纵轴拟合散点图图像,通过图像发现需水量x与

2、产量y的图像变化规律近似符合二次函数图像,由此假设需水量x与产量y符合二次函数,从而以需水量为自变量、产量为因变量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并用题目中数据通过eviews8.0软件进行拟合和进一步验证,发现参数检验均显著且函数拟合优度R^2=1,故说明模型建立良好。针对问题二,根据题设要求选取某类优化算法,寻求最优的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得到各阶段的蒸发蒸腾量与最终产量之间的关系。同时考虑了在建模、预测、控制、神经网络设计等方面都有成功应用的BP神经网络模型和遗传程序设计方法重新构建了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并通过将两模型与附录中给出的机理模型进行误差比较,得出基于遗传程序设计

3、所得出的优化模型误差最小,精度最高。针对问题三,在非充分灌溉条件下,通过建立动态规划模型,来实现灌水资源在各阶段的合理分配。以各个生育阶段为阶段变量i,以各个阶段的实际灌水量mi为决策变量,以各个阶段初可供灌溉的水量qi为状态变量,以qi+1=qi-mi为系统方程表示分配给第i+1个阶段到第n个阶段的供水量,以qi=q0作为初始条件,以0≤qi≤q0、inmi≤q0、0≤mi≤qi为决策约束,基于谨慎性的考虑,分别利用Jensen模型和Blank模型以单位面积实际产量Ya与最高产量Ym的比值最大化为目标函数,给出了总供水量分别为充分灌溉总水量的40%,60%,80

4、%的情况下,供水量在各生育期(从分蘖到乳熟阶段)合理分配的方案。同时,比较两个模型得出的结果发现,Blank模型在构成相对产量方面反应不如Jenson模型灵敏,Jenson模型更符合实际。一、问题重述随着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加剧,发展节水型农业势在必行。智能灌溉是一种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施精确灌溉,以农作物实际需水量为依据,提高灌溉精确度,实施合理的灌溉方法,可以较好提高水的利用率。据有关部门统计分析,我国灌区平均水利用系数(评价农业水资源利用、指导节水灌溉和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健康发展的重要参考指标)仅为0.45,说明节水仍有较大空间。现对下面四个问题,

5、分别给出作物全生育期内水分生产函数模型以及全生育期内各阶段的蒸发蒸腾量与最终产量之间的优化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模型,从而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对农作物的实际需水量的预测。同时以水分生产函数为理论依据,建立了不考虑降雨量和考虑降雨量的地区水稻的非充分灌溉制度的优化模型,解决供水量在各生育期(从分蘖到乳熟阶段)合理分配的问题,使得最大化作物产量的同时,灌溉总用水量最小,在水分利用效率、产量、经济效益三方面寻求了有效均衡,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问题1:基于表1中作物1实测需水量与产量的对应数据,建立该作物全生育期的水分生产函数的模型,即总产量与需水量之间的解析关系,给出详细求解

6、过程及拟合效果。问题2:基于表2中某地晚稻分蘖至乳熟各阶段受旱情况对产量影响的数据。利用附录中材料,选取某类优化算法,寻求最优的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得到各阶段的蒸发蒸腾量与最终产量之间的关系,并将所得结果与常见的机理模型作对比。问题3:基于已有材料对于非充分灌溉的描述,结合表2晚稻蒸发蒸腾量与产量数据,选择合适的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可以选择已得到的模型或者机理模型),建立该地区水稻的非充分灌溉制度的优化模型。在总供水量分别为充分灌溉总水量的40%,60%,80%的情况下,解决供水量在各生育期(从分蘖到乳熟阶段)合理分配的问题,应包含阶段变量、决策变量、状态变量、系

7、统方程、目标函数、初始条件及约束条件等描述,最后给出求解方案。问题4:结合表3列出的某地近年的降水资料。若进一步考虑该地区的降水量,重新构建非充分灌溉制度的优化模型,从而建立在各生育期合理分配水量方法,使得最大化作物产量的同时,灌溉总用水量最小。一、问题分析2.1问题1的分析对于问题一,要结合表1中作物1的实测需水量与产量的对应数据,建立该作物全生育期的水分生产函数的模型。因此首先考虑的是利用题目中已有数据以需水量x为横轴,产量y为纵轴拟合散点图图像,通过图像找出需水量与产量的一些相关规律。根据拟合出的图像,我们发现需水量x与产量y近似抛物线图像,从而对需水量为自

8、变量、产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