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浅议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ID:33457457

大小:53.3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6

浅议初中物理概念教学_第1页
浅议初中物理概念教学_第2页
浅议初中物理概念教学_第3页
浅议初中物理概念教学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议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论文,值得推荐浅议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象。物理概念是物理规律和理论的基础,物理规律反映了物理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多年的物理教学中,我发现物理概念是物理基础知识中既不好教也不易学的内容。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常常听他们说“听的懂,不会做”,其症结之一就在于物理概念。在教师方面,往往是由于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只注意让学生多做练习,而不注意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的现象。在学生方面,往往只注意背定义、记公式、做练习题,而忽视了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其结果必然是丰富的物理含义被形形色色的数学符号所淹没,怎么还谈得上知

2、识的灵活运用呢?事实上,能否使学生逐步领会某些重要的基本概念,达到教学要求,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对某一章节的学习,而且会影响其对整个物理学的学习。所以,让学生掌握好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成败的关键。如何使学生形成、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进而掌握规律,并使他们的认识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发展,是中学物理教学的核心问题。我认为概念教学一般要经历以下三个环节:一、创设学习物理概念的环境优秀论文精品论文,值得推荐在物理概念教学中,不同物理概念常常采用不同的办法来创设学习环境,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压强、摩擦、力等概念的教学时,我利用许多典型、、为学生所熟悉的事例来创设学习物理概念的

3、环境,这样会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但要注意,列举事例要恰当典型,语言要简练生动,并且是学生确已熟知的。又如学习“大气压”时,我先将一只水杯装满水,再将一张薄纸片压在杯口,然后将水杯倒过来,他们惊奇得看到这张薄纸片竟将这杯水托了起来。这种意想不到的现象,不但引起他们了浓厚的兴趣,而且激发起他们主动探索其中奥妙的积极性。再如在讲解原子结构时,我使用模拟的模型和挂图;讲解天平时(由于讲台上示范用的天平太小,整体结构也比较复杂)我运用天平的投影片,从底座开始,逐步复合再逐步分解。这样,通过各种事例,进行必要的实验,图表、电视、参观等方法,使学生明确建立概念的事实依据,并建立起研究对

4、象的正确清晰的表象,这是形成概念的基础。二、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是形成概念的关键概念的形成,并不是感性材料的堆积,而是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的产物。因此,在现实已有足够数量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就要引导他们进行科学的抽象,即引导他们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逐步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以达到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所以在概念教学中,不能只提供形成的概念,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活动,也不能只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的简单演绎。优秀论文精品论文,值得推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形成概念的抽象概括方法比较简单。如建立机械运动、电压、压力这类概括一

5、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的概念,只要有足够典型的感性材料作为基础,又善于引导学生从中抽象概括出它们的共同本质属性,这样就利于学生掌握。而密度、电阻、比热等这类既有质的规定性,又有量的规定性的物理概念(即物理量)的建立,是把被研究的事物的某一属性隔离出来加以研究,用另外两个(或几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学生对物理量的理解,往往偏重于其量值的大小,而忽视了它所反映的物理意义,即用量度公式代替它的物理意义。例如,学生由密度公式ρ=m/V把密度理解为单位体积所含的质量,而掩盖了密度是物质的本质特性这一物理意义。因此,对这类物理概念,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其量度公式,而且应从物理意义方面来加深理

6、解。在概念教学中,我还常常引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来分清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如蒸发与沸腾、压力与重力、串联与并联等。三、运用,是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当学生初步形成概念后,必须及时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让他们将抽象的概念返回到具体的物理情境中去,使他们在运用概念联系实际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和巩固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要注意逐步教给学生正确运用概念去分析、处理、解决简单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物理问题,勤于思考,逐步提高他们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优秀论文精品论文,值得推荐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都是循序渐进的,物理

7、概念教学也不例外,是有阶段性的。有的教师讲解概念时,一开始就企图讲深讲透,其结果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晕头转向、不知所云,结果适得其反。例如,学生学了电阻后,可让学生讨论:通过某导体的电流为1安,测得它的电阻为10欧。若给它通过2安的电流,其电阻为多大?有的学生认为电阻与电流成反比,是5欧。对此,启发学生:导体的电阻是否随着电流的改变而改变?让学生回到讨论电阻的定义去解决。这样通过讨论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的比和数学上的比不是完全一样的,物理量的比出了要服从数学规律外,还要符合物理规律。这样达到巩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