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农户民间借贷需求行为研究_杨汝岱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农户民间借贷需求行为研究_杨汝岱

ID:33493284

大小:525.66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2-26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农户民间借贷需求行为研究_杨汝岱_第1页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农户民间借贷需求行为研究_杨汝岱_第2页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农户民间借贷需求行为研究_杨汝岱_第3页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农户民间借贷需求行为研究_杨汝岱_第4页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农户民间借贷需求行为研究_杨汝岱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农户民间借贷需求行为研究_杨汝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杨汝岱等: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农户民间借贷需求行为研究*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农户民间借贷需求行为研究杨汝岱陈斌开朱诗娥内容提要:本文以“2009年中国农村金融调查”81村1951户专项入户调研数据为基础,从社会网络视角考察我国农户民间借贷需求行为。研究表明:(1)社会网络越发达的农户,民间借贷行为越活跃,社会网络是农户平衡现金流、弱化流动性约束的重要手段;(2)以社会网络为基础的农户民间借贷行为是传统乡土社会的典型特点,其规模和作用随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而趋于弱化,在现有农村残缺产权条件下,以社会网络为基础的民间借贷对满足农村金融需求有积极意义,但其可持续性和稳定性都还有待进一步深入讨

2、论。本文的研究对理解农户民间借贷需求行为、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做了一些初步的有意义的探索。关键词:社会网络农村金融农户民间借贷需求一、引言与文献述评一直以来,我国农村正规金融市场发展非常缓慢,非正规金融在农村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研究农户民间借贷行为对于了解农户金融决策模式、理解中国农村金融体制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有重要的意义。当代中国农村传统农业社会和现代工业社会两种经济形态并存,乡土社会的典型特点仍然在农村广泛存在,并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以乡土社会农户社会网络关系为出发点,思考转型时期农村居民的融资行为。“社会网络”是社会学和经济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很

3、多研究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研究发现,社会网络能有效地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就业(MunshiandRosenzweig,2006)。Grootaert(1999)通过分位回归方法发现,社会资本的回报随着不同组别收入的提高而降低,认为社会资本是“穷人的资本”(张爽等,2007)。此外,大量文献从信息不对称角度考察了社会网络与民间信贷的关系。研究认为,因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问题是金融市场不完备的主要来源,社会网络则有利于缓解由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种种问题。首先,社会网络中成员往往居住邻近或交往频繁,相互监督成本很低,这有效地缓解了道德风险问题,提高了借款者的还贷激励

4、(Karlan,2007)。其次,社会网络的成员彼此非常了解,高风险的借款人可以被识别出来并被排除出金融市场,这有效降低了逆向选择问题(Ghatak,1999)。最后,社会网络能够实施一定的社会制裁,使违约者遭受声誉损失,甚至被排除在网络之外,进而降低违约的可能性(KarlanandMorduch,2010)。此外,社会网络和民间借贷还是农户之间进行相互保险和资源共享的重要方式。在正规金融市场不发达的农村,缺乏信贷支持的农户在风险面前非常脆弱,如果若干个农户结成一个互助*杨汝岱,湘潭大学商学院,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电子信箱:rudaiyang@gmail.com;陈斌开,中央

5、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邮政编码:100081,电子信箱:chenbinkai@gmail.com;朱诗娥(通信作者),湘潭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中心,邮政编码:411105,电子信箱:zhushie@gmail.com。本文同时得到国家自科基金项目(7100308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9BJL042)、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09YJA790173)、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09ZDB132)的资助。作者感谢平新乔教授的数据支持;感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湘潭大学论文研讨会与会学者的评论和建议;特别感谢两位审稿专家非常有价值的修改意见。文责自负。1162011年第11期

6、团体,相互在对方需要的时候提供贷款,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异质性风险的影响,作为非正式保险机制帮助穷人获得信贷(Bastelaer,2000)。从现有研究看,社会网络是非常宽泛的概念,理论上很难有一个清晰的界定,这也使得,实证上根据研究领域的不同,对社会网络的测度差别甚大。如Fafchamps&Minten(2002)使用商人之间的关系数量和关系类型作为测量指标;Isham&Kahkonen(2002)则测量了社会网络的普及度及“邻居信任指数”。另外如Peng(2004)讨论的宗族网络,费孝通(1985)讨论传统社会差序格局基础上的血缘关系等。不过,和本文相关,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农

7、户社会网络时,社会网络的测度相对收敛,主要集中于亲友数量、礼金支出、城市亲戚联系、党员干部政治关系等若干指标,这使得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可比性。Knight&Yueh(2002)用家庭所拥有的亲友的数量来度量家庭层面的社会网络,章元、陆铭(2009)将亲友联系扩展为送礼的数额和礼金的数量两个层面。赵剑治、陆铭(2009)用“家庭有几个关系亲密的亲友在政府部门工作”和“家庭有几个城里经常联系的亲友”同时结合“去年婚丧嫁娶、生日送礼支出”和“去年春节购买礼品支出”衡量家庭社会网络。Bu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