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愿行的修行次第

信愿行的修行次第

ID:33515375

大小:75.8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6

信愿行的修行次第_第1页
信愿行的修行次第_第2页
信愿行的修行次第_第3页
信愿行的修行次第_第4页
资源描述:

《信愿行的修行次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信愿行的修行次第护眼色:绿橙棕黑字体:粗体大中小作者:慧明法师发布时间:2013-2-1815:21:20繁體版 禅宗法门,以心即是佛为究竟,所以不立语言文字,故曰“言语道断,心行路绝”。“心即是佛”一语,是禅宗的根本,无论讲到何处,都离他不开。因一切唯心故。信愿行三字,有循序渐进的意义,学人往往随便看过,未加审思。须知此三字中,每一个字,都有他的过程与差别。佛法大海,惟信能入,所以首先就要重一个“信”字。但信有真妄之分,其间更要经历许多过程。如果不明了这种过程,难免真妄混淆,中途退悔,或发生其他差别。信字过程,简单说,有下列

2、几种:一、不信。众生本具佛性,与佛无二,但为多劫以来的业力障蔽,故上来对于佛法,是不信的。以后渐经亲友劝导,或因环境关系,一时为外力促动,乃存一姑且试之之念。此时表面虽学佛,而心中实未起信。二、疑信。何谓疑信?疑者,惑而不定也。初学者,一面生信,一面又在怀疑。今天觉得学佛是好,明天又觉得学佛是不好。今天遇一善因缘之人来赞叹,便增加信心。明天遇一恶因缘之人,笑为迷信,便又生疑惑。自己与自己矛盾。此种信,名为疑信。然则此疑,究竟从何处生出来的?当知还是从自心上出来的。试问自心既已生信,何又生疑?盖信为真心所动,疑乃业力所生。众生业

3、力太重,故一念真心将起,而无边业力即来遮障,不许学人起信修持。此仍佛魔交战关头,何等危险!所以必须断疑,方能生信。三、浅信。初学人,经过熏习,对佛法稍有认识,疑灭信生,但发心不真,其信也浅。或为世法上之一切希望,或求知识上之渊博多闻,如此是普通之信,不能发生愿与行的力量。何以故?因其信浅,等到利益不见,或环境变迁,便置信心於九霄云外。这种信,譬如空中毛,遇到一阵风,就不知吹到何处去了。四、深信。学佛人经过相当修持,已得受用,觉得佛法是有真理,从事修持,立志不变。此时还算不得真正认识,只可说是墙上草,虽说有根,一旦遇风吹来,还是

4、二面倒。即信佛之根基虽立,而信师信法之心未固,今天皈依这个法师学禅,明天又皈依那个法师学密,著境生心,见异思迁。此乃不明自心佛,不知一门深入的道理。五、定信。定信即是坚定之信。学人修到此时,熏习已久,业障渐消,信心才算坚定。如树大根深,风不能摇。信师信法,独一无二,猛勇精进,不生厌怠。但风大时,大树还可动摇。如修行人根本业障翻动,加以外境压迫,信心还是不免差别。所以定信仍非究竟。六、真信。真信即是契合真如之信。真如是如如不动,清净无相。信心到了如此地步,故日真信。真信不动,也就同虚空一般,无可动摇。此时自心与佛法师,心心相应,

5、息息相关,无纤毫痕迹,亦无丝毫分别。故金刚经云: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信心到了这个境界,才是真信,真信才是究竟。照上述信字过程看来,分析似乎嫌多。其实非将此等差别,分析清楚,不能发生真信。如何能真?去妄即真。所以去妄,是最要紧最直截的工夫。然去妄又谈何容易!若要容易,最好先从语言上下手。信字从人从言,即示人以下手方法。大家必以为此信字是世法上信实之信,与佛法上信仰之信有何相干?须知佛法不离世法,言从心生,人以信立。慧明以前要大家守心口如一的戒,其用意即在此。大家不要把“心口如一”四字看轻了,此戒即是去妄立信的实际工夫。佛要比丘自

6、陈过失,即征信故。儒家亦说“言而有信”“言忠信”等,亦是教人从言语上建立信字的基础。即以商场论,有数百年的者商店,他们的货物比别家都贵,而生意鼎盛,历久不衰。别家的货比较便直,人反不相信。此何以故?因为一则是真一言堂,货真价实;一则喊价齐天,还价齐地,有欺妄故。即此一点,已可证明言行不二,才能立信。更可见信字的好处。世法上说:“民无情不立”。佛法上说:“信为功德母”。足见“信”字是世出世法上的根本。希望诸同学,时时审查自己,是否心口如一,言而有信。切勿信口开河,轻诺寡信。信用一失,做人的立场,尚且不够,何能谈得上学佛。复次“愿

7、”字。凡作一事,必先有愿,无愿绝对不成,所以名日愿力。因要有一种愿望,才能发生一种力量;有力量,才能向前推进。故信心已具,即当立愿。但愿有小愿、空愿、真愿、大愿之分:云何为小愿?初学佛者,多半只求自利,其愿力小。小愿略说三种:一者,求现世荣乐。即求名利福寿,乃至妻财子禄等。二者,求来世福报。即求来世生人生天,得大富贵,享受快乐。三者,为求自了,著于涅槃。殊不知名利恭敬,妻财子禄,皆吾人往劫有漏善因所致,本不待求,即求得矣。而人生如梦,转眼皆空,生人生天,富贵快乐,总在轮回之中,难逃生老病死之苦。故六祖日:“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

8、得福罪还在。”凡此皆是小愿。而妄求涅槃者,只图自了,不知如来应世,为的是救世度生,苟只知自了,而不知利他,是执顽空,亦是小愿。云何为空愿?空愿如空头支票,不能兑现。即学佛人虽具信心,而业识之障蔽仍深。偶尔激於情感,一时兴奋,轻立誓愿,心口仍不相应。一愿出口,转身便忘。或但逞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