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治修行中的障碍

如何对治修行中的障碍

ID:33523416

大小:65.8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26

如何对治修行中的障碍_第1页
如何对治修行中的障碍_第2页
如何对治修行中的障碍_第3页
如何对治修行中的障碍_第4页
如何对治修行中的障碍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对治修行中的障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对治篇问:妄念很多,习气很重,请问如何消除?答:在妄念多、习气重的这种情况下,祖师大德告诉我们,对於世缘要看得淡。如果不能看淡,这个问题很难解决,所以自己一定要知道放下。我常劝勉同修,要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分别、执著,一心念佛。一心念佛就能得到佛菩萨威神加持,真心去做,必定有效果。21-90-70问:学佛至今半年,看到不顺眼的事情也很容易生气,请问应如何克服?答:你学佛才半年,时间并不长,必须要克服,希望你多听我们的答问。新加坡有一位许哲居士,他是一百零二岁的年轻人,她是如何克服的,你向她学习。21-90-70问:请问如何不受五欲六尘

2、的障碍,而能专心修学佛法?答:我们学佛不能成就,就是被五欲六尘障碍了。五欲六尘为什麼会障碍你?无非是贪著。经读多了、听多了,对於这些事情知道得很清楚,自己也会讲,为什麼还会被它障碍?这就是「看得破,忍不过」。为什麼忍不过?习气太重,也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太重,没有在此下功夫。  现代社会五欲六尘的诱惑比古时候不知道要强多少倍,风气之坏是古今中外的歷史都找不到的,所以许多圣贤的经典都提示我们有世界末日。我们冷静观察现代的社会现象,是不是末日的徵兆?愈想愈像!我们很不幸生在这个时代。  印光大师是西方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大慈大悲应

3、化在这个世间救护一切眾生,他用什麼方法?《了凡四训》和《阿弥陀经》。《了凡四训》教导你「深信因果」、「断恶修善」,然后《阿弥陀经》再教你老实念佛,如此就能度过这个大劫难。如果没有高度的警觉,我们必定会受外面境界的障碍。  佛教给我们修学的原则,归纳起来就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随缘而不攀缘,随缘决定要避免障难,才能在这一生当中走出六道轮迴。有这个缘分,就帮助别人,利他就是自利,自他不二。没有这个缘分,我们想帮助人,别人不接受,还要找许多麻烦,我们就赶紧退出,保全自己的清净心而不受污染。我们一定要放下自私自利,这是第一要事

4、。为什麼敌不过五欲六尘?总是自私自利在作祟,没有放下名闻利养,没有放下是非人我,我们的心不清净、心不平,这个障碍了道业。  中国传来了鬼神都在学佛的讯息,这在台湾、外国都有耳闻。在新加坡,我们看到「佛教居士林」的陈光别老居士,往生时冤亲债主附在同修的身上,这是我们亲眼见到的。我们有几位同修在中国受戒,也遇到灵鬼附身,说出地狱道、饿鬼道那种苦难的状况,他们要求受三皈依与听经。还有中国大陆同修告诉我,有同修作梦梦到树神、竹子,作梦看到树裂开了,竹子也从当中裂开了,好像在讲话,也求受三皈依。  树木花草本身不是鬼神,是植物。植物何以有灵性

5、?是鬼神附体。佛告诉我们,树的高度有一个人高,就有鬼神依附在其中,把它当作房屋住在裡面。年代久了,就像中国笔记小说的《聊斋誌异》、《子不语》讲的,树已成精了。我们知道,鬼的寿命很长,鬼道一天是我们人间一个月。如果也以人间一年三百六十天的算法,鬼道的寿命是一千岁,一千岁不只是我们一千年,而是要乘好几倍。所以,佛一再劝勉我们不可有贪瞋痴,不可造恶业。  现在外国人都晓得,树木花草喜欢音乐,大概喜欢树木花草的这些人,死了以后就依附在树木,这是《易经》说的「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人到哪一道投胎是何种力量主宰的?爱好,就是佛说的「一切法从心想

6、生」。你有什麼嗜好,你将来就会走向这个道路。所以,佛教给我们要放下,心裡面所有一切的贪恋要捨得乾乾净净,对娑婆世界才真正没有留恋,往生佛国就无障碍。这些东西有障碍,千万不要看轻了,这关係太大了。  树木花草有灵性,喜欢音乐,我们如何帮助它们学佛?我们放佛曲给它们听,也可以播放讲经的录音带,鬼神眾都能听到。如同「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有鬼神眾要求听经一样,我们二十四小时用电视播放录相带来供养鬼神,同样可以供养树木花草这些眾生,确实是冥阳两利。连鬼神、树木花草都想学佛,这给我们什麼啟示?就是要我们发愤努力,这个啟示很重要。  学佛,第一件重

7、要的事情,就是与大眾一起共修一定要遵守「六和敬」。人与人要和睦相处,人与生活环境的树木花草要和睦相处,人与天地鬼神要和睦相处,要彼此尊重,彼此敬爱,互助合作,这是天道,这是性德。违背性德,违背天道,果报就在三途。人生非常短暂,几十年一剎那就过去了,古人讲的「聪明人有前后眼」,不只看眼前,他能看到过去、未来,才算是真正聪明人。我们若常想到死了以后往何处去,对於眼前五欲六尘的诱惑自然就淡几分,不会把它看得太重。我们与大眾往来的应酬是逢场作戏,这是随缘,这是不坏世间法。放不放在心上?决定不放在心上,心地清净,心上只有阿弥陀佛,这是真正的念

8、佛人。  与大眾相处和光同尘,随缘当中帮助一切眾生觉悟,这个人就是菩萨。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回头,帮助他从迷惑颠倒省悟过来。省悟过来的人不为自己,念念是为眾生,念念是为正法久住,这是真正回头的人。你还有私心,还要为自己著想打算,纵然是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