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地角度看“双泛”

从历史地角度看“双泛”

ID:33553448

大小:36.25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2-27

从历史地角度看“双泛”_第1页
从历史地角度看“双泛”_第2页
从历史地角度看“双泛”_第3页
从历史地角度看“双泛”_第4页
从历史地角度看“双泛”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历史地角度看“双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从历史的角度看“双泛”在对“东突”问题、“三股势力”和现当代中亚问题的研究中,中国学界存在着一种较为流行的“双泛”说(泛伊斯兰主义与泛突厥主义)。这一阐释路径是中国学者的概括,比较稳准地切中了上述重大现实问题的肯綮。不过,对于“双泛”问题的认识,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有待于进一步明晰之处。“双泛”问题的重要性在于:一方面,它能够促进我们对一些敏感的现实问题的认识;另一方面,“双泛”是中亚的某种内在的主体性叙事话语。对中亚地区的认识,存在着诸种叙事,但多属外在的、他者的——华夏的、俄罗斯的,现

2、在可能还有美国的。把“双泛”作为一种地方的、内在的、主体性叙事,可能更有利于我们客观地认识中亚问题。从这个角度说,也只有更为客观地呈现“双泛”的历史形态,才能在今天认清它的缘起、传播过程、失败原因及其当代转型。一、为何要建立历史认知?精彩文档实用标准在过去,国内对“双泛”问题的研究基本上是在建构一种“反话语”。所谓“反话语”,就是一种被有意识地界定出来的对抗性话语,其目标是为了对某种话语进行批判和否定,而这种批判是要建立一种真实与虚假的两分,将批判对象说成是虚伪和虚假的,是不真实的,以此来完成批

3、判。实际上,这样一种“反话语”的批判往往是貌似强大犀利,实则内部虚弱,难以切中对方的要害。对一个可能根本不是“真假”的问题硬要搞出个真假的区分来,其最终结果肯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比如,在当今世界上,关于“什么是民族”的认识,已经大大进步了,那就是从斯大林的“实在论”逐渐过渡到了当下的“建构论”,当然,建构论也并不完全否认民族认同具有某种真实性的基础,但已经不是像斯大林那样把民族搞出几个明确的标准来,以期对其进行“科学的”界定。就像对待“泛突厥主义”这个历史事物,其关键并不在于其内容的真假,而

4、在于弄清楚它的吸引力何在。俗语说“假话说一千遍也就成真的了”,当然这是针对特定的人群,即要限定那些说假话和听假话的人。如果在这些人的内部说他们讲的是假的,所以是错误的,根本就没有用,要在它的话语逻辑的内部寻求一种破解的方式,注定是要失败的。精彩文档实用标准这种失败不光体现为无法击溃对方的话语,更重要的是对批判者也进行了蒙蔽。也就是你无法跟己方解释:为什么那东西明明虚假得不堪一驳,却仍然具有强大的力量?为什么那些坚持了“假话”的人仍然觉得他们所相信的东西里面有一种审美价值,也就是说它具有很大的吸引

5、力?换句话说,如果认为它完全是虚妄的,那为什么它有这么持久的一种生命力?当然你可以说,是因为人们被它欺骗了。可是,为什么就有人甘心上当?!即令是一种欺骗,那这种欺骗为什么以及是如何会发生作用的呢?为什么谎言早被揭穿之后,“反话语”仍然无法建立起来呢?在这个情况下,再去争论是非和真假似乎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了。现在让我们再回到关于民族的理解上来。前面我们提到“实在论”和“建构论”的问题。从安德森、霍布斯鲍姆和安东尼·史密斯等人以来,以建构论为主要底色的民族理论已经占据主流,而且也比较能够更为客观地反

6、映历史和现实的真实状况。如果这个判断没什么问题,那么,在对民族问题的理解上就会更多地关注“认同的建构”这一问题。也就是说,实际上几乎所有的民族都可能是基于认同的某种建构的结果,而且,这个结果基本上也都是近代的产物,亦即新的事物。在这个逻辑之下,贸然地说某种“认同”是假的,显然没有太大的意义。精彩文档实用标准现在,要建立关于中亚的某种常识性的知识结构,这种结构就应该首先尽量避免“反话语”式的武断,也就是一定要清楚地知道对方为什么会那么想、说和做。常识性的知识结构首先一定要尽可能历史地呈现事物的本来

7、面貌,而避免陷入到一种自欺欺人的逻辑里面去,这样也就才能避免犯一些低级错误,并最终明白哪些针对性的斗争策略是有效的,哪些则纯粹是做了无用功,此即知己知彼。我提倡首先用一种历史性理解的视角。打一个比方。比如说,你要了解一种疾病或者一种病毒,那么,你首先要知道,你的目的一般都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也就是你想保护人类免受其害;但你若要是一个科学家,尤其是医学方面的专家,那你可能首先会站在病毒的角度去思考,它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生存方式。只有转换了立场的时候,才能最后跳出来,找到一个疫苗,遏制病毒的传播。这

8、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因为病毒当然会有变异。因此,还得学会与它共处,而不能采取一种完全对抗的立场,也不可能有一个一次性的、彻底的解决。上面谈的都是一些认识论方面的内容,当然,这是我的一个出发点。接下来我将逐渐切入到对“双泛”问题的理解。二、中亚的突厥化与伊斯兰化为什么会有一个中亚地区的“双泛”问题?这实际上有一个非常简单又必须要点出的历史背景。那就是中亚的历史上经历过的突厥化与伊斯兰化的过程。此过程其实就是这样一个问题:“以印欧种的雅利安人为原住民的中亚地区,其居民何时怎样变为以操突厥语的民族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