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1

如何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1

ID:33563491

大小:51.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2-27

如何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1_第1页
如何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1_第2页
如何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1_第3页
如何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1_第4页
如何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1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摘要通过剖析近年来的各类安全事故、事件案例,对比国外安全管理的成功实践,我们深刻领悟到,实现本质安全才天然气生产长治久安的根本。结合以上要求,本文主要针对本质安全的概念,我厂在建立本质安全型企业过程中主要面临哪些问题及怎样建立本质安全型企业进行了分析探讨。关键词本质安全本质安全型企业QHSE管理体系前不久召开的大连西太平洋石化公司生产受控管理现场会上,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股份公司总裁蒋洁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梯子”的故事:在青岛啤酒集团车间一个角落,由于工作需要,工人要爬上爬下,因此放置了一个活动梯子。用时,就将梯子支上;不用时,就把

2、梯子搬到拐角处。为了防止梯子倒下砸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梯子旁边写了一个小条幅:注意安全。这件事,谁也没放在心上。多年过去了,也没有发生梯子倒下砸人的事。前一段时间,外方到青啤洽谈合作事宜时留意到这个梯子及其旁边的小条幅,其中一位专家提议将条幅内容修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这一改,效果大不一样。这两个条幅都在讲注意安全生产,区别在于:前者仅仅是提醒,后者却排除了潜在的事故隐患。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未发生事故事件、未出现人员伤亡、未造成财产损失、未导致环境污染并不是真正实现了本质安全。真正意义上的本质安全是企业在正常生产时间内,不出现违反法律法规、标

3、准及企业规章制度的行为。下面就本质安全理论与实践的差异、我厂安全管理现状以及如何建立本质安全型企业及建议进行简要的描述。一、本质安全理论与实践的差异1、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安全管理发展过程可分为经验管理、制度管理、预控管理3个阶段。就目前而言,我厂天然气生产虽然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但是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员流动量大,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安全管理水平差距较大,尚处于经验管理和制度管理并存的阶段。本质安全管理属于安全管理的最高阶段,采用技术和管理综合措施,从源头预防,控制事故发生,实现“一切意外均可避免”、“一切风险皆可控制”。2、安全工作没有本质变化在

4、建设本质安全企业的过程中,各生产单位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工艺,使用先进机械设备,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强化制度管理,加强人员培训,创建安全文化;实施精细化管理,强化“双基”工作,建立质量健康安全环境标准体系等等。虽然在安全管理措施中加大了对人、物、环境等各种因素的管理,在一定范围内收到了成效,但略一比较,大多只是简单的细化,工作内容换汤不换药,相对于管理理念的转变,无论精细化管理还是标准化管理只是原有管理方式上的延伸与拓展,并没有根本的转变。3、安全理念的转变长期以来,天然气生产行业安全管理大多依靠经验管理,是公认的高危行业,发生事故是必然的,不发生事故是偶然

5、的,事故是否发生要看运气,这种观念对天然气安全生产极为不利。本质安全管理思想使人们安全管理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认识到事故不是必然存在的,而是偶然发生的,不发生事故才是必然的,即使系统性事故也是可以预防的。二、我厂安全管理现状一是安全管理意识较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们确立多年的安全生产方针,可时至今日,仍有为数不少的人并没有在思想上留下烙印,麻痹大意、侥幸心理还在心里作祟。有的对安全工作常常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摆不上“第一”、“首要”的位置,口号喊的多,真正落实少;更有人认为本质安全是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管理人员的事,与己无

6、关。回首2003年的“6.4”火灾事故,细细分析,共有11道“防护墙”呀!但正是由于这一道道不负责任的行为,最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孰不知安全管理是集体行为,需要全员参与,安全工作,并非一蹴而就,必须常抓不懈。二是经验主义等坏习惯是影响本质安全的顽固性障碍。未雨绸缪,讲的是预防在先;亡羊补牢,说的是事后整改。这些话我们已经讲了多年,可是许多人仍是当成耳旁风。有的亡羊之后马上补牢,而更明智之举是视别人亡羊为自己亡羊,别人亡羊之后自己及时补牢,避免了类似悲剧的发生。可怕的是别人亡羊不以为然,甚至有点沾沾自喜,认为还是自己幸运。自己亡羊麻木不仁,认为只不过是自己倒

7、霉罢了,好了伤疤忘了疼,以至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乃至多次。对隐患视而不见,对警钟听而不闻,甚至无休止地重复一种乃至多种“老毛病”,致使“三违”现象频繁发生,安全事故就会“按下葫芦起来瓢”。三是体系化管理重视程度不够。首先,在文件等意见征集时,采取以下态度:要么一副老好人的态度,没意见;要么认为考核力度太大,理由是员工接受不了,最好不要考核,你好我好大家好,从而导致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可操作性较差。其次,文件下发随意性大,不同部门针对同一内容要求不同,要么下发不规范,新旧文件同时运行。缺少管理部门的审核,最后,文件宣贯力度差,多数单位文件下发后被管理层自己消化

8、,未能及时将文件进行下发,并进行认真的宣贯,到了操作层只是一片制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